微波热解污水污泥H2S释放影响因素及其处理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oduode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化过程伴随着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大量建立,而污水污泥是城市污水处理的必然产物。污水处理过程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日趋成熟,污泥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成为城市污水处理过程新的瓶颈和关注热点,污泥微波热解过程因其有污泥减量效果明显,热解产物可资源化利用,热解速度快,有效固定重金属以及烟气污染小的特点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通过气相色谱技术检测热解过程中的气体浓度,排水法测定热解生物气的总体积,化学滴定法测定污水污泥及热解固体中含硫物质含量,研究了污水污泥微波热解过程中污泥性质(包括污泥种类、含水率)以及微波热解条件(热解终温、升温速率以及添加矿物催化剂)时H2S气体产率的影响,充分利用矿物质的固硫作用和热解后固体物质的吸附能力,采用可循环利用的铜铁吸收法吸收和污泥吸附剂吸附两步工艺完成对H2S气体的去除。通过GC-MS分析,污水污泥微波热解后含硫气体种类有硫化氢、羰基硫、二硫化碳,以硫化氢为主。污泥本身性质和微波热解条件对污泥热解过程硫化氢气体产率均有影响,不同的污水处理工艺以及对污泥进行消化处理后,污泥中的物质含量和种类有所变化,硫化氢产率也有所不同;在一定含水率范围50%—80%内,硫化氢随着污泥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加,含水率达到90%时,热解过程中的气体未能检出;微波热解条件中热解终温对硫化氢气体产率的影响最大,热解终温越高,热解生物气和硫化氢气体产率也越高,800℃时,1g干污泥产生热解生物气976.7mL,H2S产率为5.86mg/g,还原性气体(H2和CO)有利于H2S的释放;升温速率越高,气体产率反而降低,采用90℃/min的升温速率升温到700℃,1g干污泥产生5.25mg硫化氢,而在微波炉升温模式“恒温模式”升温过程中,升温速率高达300℃/min,气体产率仅为5.21mg/g;矿物催化剂在微波热解污水污泥过程中可有效固硫,镍基催化剂固硫效果最好,800℃时,添加镍基催化剂时气体产率4.15mg/g,比不添加催化剂降低30%,添加白云石时气体产率5.72mg/g,降低约2.4%。污水污泥微波热解过程中产生的H2S等恶臭气体逸出,必将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形成酸雨,腐蚀建筑物,污染土壤,危害人体健康,应用到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中影响电池寿命,必须加以控制。在湿污泥中加入一定量的CaO后能减少硫化氢气体的产生。铜铁吸收法对H2S气体吸收效率高,回收单质硫,吸收液经空气氧化后可循环利用,无物料损失。不添加催化剂时污泥微波热解后固体残留组分比表面积高达596m2/g,孔体积高达0.256cm3/g,液氮吸附—解吸曲线表明,热解残留固体以微孔为主,且平均孔径接近H2S分子直径,扫描电镜显示出固体残留物表面孔隙发达,对H2S有良好的吸附效果。结合铜铁吸收—污泥质活性炭吸附两步工艺,实现对H2S的完全去除,热解生物气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厂界排放限值,热解生物气可安全利用。
其他文献
网络时代在为动画软件专业学生提供大量就业机会的同时,也对动画软件专业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增加了动画软件专业人才培养的压力。依据当下社会需求以及市场导向,相关高校在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为抗战胜利、民族解放做出了巨大贡献。在统一战线工作中,国共两党土地问题的合作既是重要内容,又是政治基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民族
<正>这几年,虽然我们也时不时看见"屌丝成功"的新闻,但仍然只是个别现象,没有北大的普遍现象如此让人震撼。励志,需要每个人有梦想,有奋斗,更需要社会提供条件和平台,这样才
期刊
<正>历史记载,沈阳故宫有四座楼很有名,分别是凤凰楼、日华楼、霞绮楼、转角楼。但随着年代更迭,前三座今犹在,转角楼却消失不见。消失的转角楼哪去了?昨日上午,辽宁电子出版
期刊
针对方位全向米波雷达的天线阵列口径小,阵元间互耦严重,从而使得传统全向测角方法误差大的问题,提出一种互耦条件下的无模糊全向测角算法。该算法利用相位模式激励出的-1阶,
<正>2015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家庭农场发展。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金融支持家庭农场方面已进行了一些实践,取得了一定实效,但也存在着诸多困难。金融支持家庭农场
代理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产生并发展的产品流通渠道主体。新时期以来,伴随着我国市场机制的逐步完善,在以与信息网络发展为标志的技术革命,以及消费需求多样化和多
计算机音乐是基于计算机作为音乐的载体和创作工具而产生的一种新的艺术,因此,它也随着计算机技术而快速的更新和变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作曲技术的不断发展,采样音色
<正>持续积累网络媒体公信力客观地说,目前中国媒体的国际传播能力仍然较弱,至少与中国目前的经济实力和大国地位不匹配。就国内新闻而言,总体上看,国内读者还是比较信任国内
外交新闻作为一国进行国际政治传播的一种载体,是对外传播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从国际传播的角度来看,外交新闻是一国的外交政策、外交活动等对外政治信息经由他国媒体进行解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