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房山复式岩体构造特征及动力学分析

来源 :石家庄经济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CUM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房山复式岩体地处华北平原与太行山山脉的交界处,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华北陆块北缘燕山造山带,晚中生代以后相对较稳定,未遭受剧烈构造改造。本次研究通过对岩体内部组构的详细观察和测量,定量-半定量地确定了岩体应变大小,并结合围岩温度、岩浆流动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对岩石定位模式以及动力学机理进行分析研究。研究区范围约56km2,呈NW-SE长轴近似约9km的扁平椭圆形,与围岩为简单侵入接触关系,二者间接触面产状较陡且倾向围岩,使围岩在一定范围内经受接触变质作用。房山岩体为一典型的复式岩体构造,岩体主要是燕山晚期两次岩浆作用的产物,包括早期小规模侵位的石英闪长岩体以及晚期大规模侵位的花岗闪长岩体两部分。对岩浆岩形成机理分析及定位模式的研究是花岗岩类构造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岩体应变的大小和内部组构的详细观测是该项研究的主要证据。在研究过程中也应注意岩体会受围岩温度、岩浆流动等其他因素的影响。该区房山复式岩体西北缘出现不对称的弧形强烈韧性剪切带,本文对房山岩体尤其是西北缘的组构(韧性剪切构造和包体)重新进行系统测量得出,岩体的东南部地区岩体构造产状比较缓,而西北部地区岩体产状比较陡;同样西北部韧性剪切带内包体及岩体的应变强度也是最大的,最大应变可达1:20。房山岩体西北缘形成巨大的应变强度是由于岩浆过早部分准固态的原因。通过对岩体内部组构的应变状况研究结合围岩温度对岩体构造及动力学过程的影响,进而对该岩体动力学机制分析研究。
其他文献
全球气候变化一直是当今世界广泛关注和研究的重大问题,其中全球气候变暖最为引起人们关注。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威胁社会安全以及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城市不断向外扩张、景观属性改变、斑块破碎化加重、城市内部景观配置不合理,导致城市热环境逐渐恶化。为适应这种变化,本文基于移动监测,研究景观类型在城市热环境形成和维持中的作用。北京作为我国首都,既是政治、文化、经济中心,也代表了国内一些大都市的发展趋势。因此,研究北京市典型景观热环境特征,为改善城市居住环境和土地利用提供技术支持,也给其他类似城市的规划和建设给予指导和警示。本
二次函数是中学数学中最重要的和最基础的函数之一。中考中对二次函数的考查可以说“这边风景独秀”。本文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系数关系进行分析,以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复习中能更好地去把握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