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受新文化地理思潮的影响,国内外对旅游形象研究开始由注重景观向注重过程转移,大众传媒及通俗文学、旅游指南和旅游画册、明信片、广告、杂志等旅游形象传播途径对旅游者形成旅游地形象的意义逐渐成为了西方热衷研究的题目之一。音乐是一种独特的传播媒介,且有别于传统的视觉传播媒介,关于音乐与旅游地形象形成间的相关探讨却相对较少。因此,本研究具有不仅可以丰富新文化地理学中关于旅游形象感知和塑造的研究,而且可以补充旅游形象感知研究中对音乐传播媒介相关研究。
从音乐与旅游结合来看,国外不论是在旅游理论研究,还是在旅游发展过程的实践研究中,都倾向于将音乐视为一种旅游资源;而国内在旅游发展的现实背景中,更多的将音乐视为一种旅游地形象的传播媒介来看待。旅游歌曲大赛层出不穷,但旅游歌曲却掷地无声,收效甚微。作为我国旅游业发展中的一个特殊现象,在理论上则缺乏相应的探讨。因此,本研究在实践意义上也可以为国内旅游歌曲大赛必要性和有效性等提供理论支持和经验借鉴。
基于西藏歌曲数量多、物质载体丰富多样,流行度高、文化特色鲜明、典型性强烈等特点,将西藏歌曲确立为研究对象。先通过网络搜索法对西藏歌曲和其他旅游歌曲的网络下载源和相关报道进行统计,然后利用统计数据对其传通有效性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西藏歌曲的传通有效性远远高于政府或景区为旅游地宣传量身定做的有关旅游歌曲。由此验证了以西藏歌曲为研究对象的代表性和典型性。此外,该研究结果也说明,音乐元素的多样性、大众传媒运作模式的复杂性和消费市场的多元化决定了以旅游歌曲的流行提高旅游地知名度、迅速打开旅游市场的旅游宣传策略并不具有可复制性和可模仿性。
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法获取第一手资料,展开对音乐与对旅游地发展之间内在联系的探讨。首先采用主成份因子分析法,提取西藏歌曲为旅游者提供的主要的感知因子,同时利用sPSS软件,运用多种方法、多角度分析了从歌曲中获取的主要感知因子与旅游者对西藏旅游地形象的感知及对旅游者决策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利用深度访谈资料对研究结果进行解释。研究表明旅游者对西藏歌曲的感知内容与西藏本底感知形象之间并无显著相关关系,而旅游者从西藏歌曲获取的感知内容与影响旅游者决策的某些因素存在正相关关系,但相关度较低。此外,通过对旅游者对西藏歌曲感知与人口学特征中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的比较分析发现,不同性别、年龄的游客在对西藏歌曲的感知中无明显差异,而不同文化程度的游客在对西藏歌曲的感知中有显著差异,文化程度越高的游客对西藏歌曲的感知度也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