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乡村的振兴和发展,依靠农村教育培养出的优秀人才不断为其注入新鲜血液。随着社会各阶层对农村教育问题的关注,纪录片创作者也开始通过纪录片去反思农村教育问题。农村教育题材纪录片将农村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用艺术手法真实客观地展现出来。纪录片《村小的最后岁月》以一所即将关闭的农村小学——祝庄小学及其师生为表现对象。祝庄小学位于江苏省灌云县小伊乡,创办于1952年。它曾有过自己的辉煌岁月,但到2018年,学校里仅剩下2个班共12名学生(一年级6个,二年级6个)。本片展示了祝庄小学面临的现存困境,即基础设施困境、师资困境和生源困境,它也是当前农村教育现状的一个缩影。本片通过呈现祝庄小学面临的三大困境,反映了农村学生的教育公平问题以及城乡教育的差距问题,同时赞扬了乡村教师默默坚守的奉献精神。本文为纪录片《村小的最后岁月》的创作阐述。文章结合电影叙事学理论对创作进行分析,反思了农村教育题材纪录片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论文共分为六个部分,包括绪论、拍摄对象分析与叙事主题确定、叙事时空逻辑与脚本创作、制作前期的叙事策略设计、制作后期的故事化叙事技巧运用和叙事反思。绪论主要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研究综述、农村教育题材纪录片概览、本纪录片的概述以及创新点。第一章对本纪录片的拍摄对象和叙事主题进行了分析。第二章探讨了本纪录片的叙事时空逻辑与脚本创作,从叙事时间的逻辑和叙事空间的逻辑两个层面入手,结合本纪录片的剪辑脚本来进行论述。第三章阐述了本纪录片制作前期的叙事策略设计。本纪录片借鉴了“直接电影”和“真理电影”的纪录理念。制作前期的叙事语言是由画面语言和同期声共同建构。从丰富的景别运用、平视的拍摄角度、客观记录的固定镜头、陌生化视角的航拍镜头和符号化象征的空镜头等方面对画面语言展开深层次的分析。采用的叙事视角包括全知视角和限知视角(零聚焦+内聚焦)。第四章对本纪录片制作后期的故事化叙事技巧运用予以阐释,从情节的组织、戏剧冲突表现、悬念设置、画外音的运用这四个维度探讨了纪录片的故事化叙事技巧。第五章是对农村教育题材纪录片叙事的反思。农村教育题材纪录片应该注重多元呈现,避免题材雷同;运用多种视听元素,避免叙事语言单调;真实客观展现,避免故事化叙事手法的过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