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YAG激光联合极固宁脱敏剂对牙本质小管封闭效果的研究

来源 :内蒙古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xin1987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及Image-Pro plus6.0图像分析系统,观察并比较极固宁脱敏剂与Er∶YAG激光联合使用或单独使用对牙本质小管的封闭效果,进而为临床治疗DH提供科学参考。  方法:选取新鲜拔除的离体前磨牙36颗,去除表面软组织和牙石,浸润在0.1%的麝香草酚溶液中。取其最低处咬合点,向下磨除2-3mm的牙釉质,均匀切割牙本质,制成2.0mm厚的牙本质盘,打磨表面,使其光滑平整,超声震荡10min,干燥后,自凝包埋固定,EDTA酸蚀,随机分4组,每组9个样本。A组对照不处理,B组Er∶YAG激光(80mJ,2Hz,无水,无气)处理,C组极固宁脱敏剂涂抹,D组先用极固宁脱敏剂涂抹,再用Er∶YAG激光处理。处理后的牙本质盘室温放置,干燥48h,喷金,导电胶粘固。每组随机选取6个样本,SEM观察其表面形态,余下3个样本纵形剖开,SEM观察其剖面形态,尽量在牙本质盘靠近中心位置选择拍照位点。成像后将图像导入Image-Pro plus6.0图像分析系统,计算每张表面图像的小管口面积暴露率、测量小管口直径,测量每张剖面图像的小管封闭深度。进行两两比较,统计分析结果。  结果:小管口面积暴露率A组(27.40±1.30%),B组(3.20±0.44%),C组(5.95±0.92%),D组(0.66士0.27%),B、C、D三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小管口平均直径A组(3.16±0.51um),B组(1.61±0.02um),C组(2.44±0.29um),D组(1.17±0.14um),B、C、D三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小管封闭深度A组为0,无封闭,B组(24.94±0.26um),C组(9.30±0.51um),D组(25.07±0.18um),B、C、D三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除B组与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经极固宁脱敏剂与Er∶YAG激光单独处理以及联合处理后的牙本质盘,其牙本质小管均有良好的封闭效果。激光处理后的牙本质盘,封闭情况较脱敏剂处理后的好,两者联合应用处理后的牙本质盘,封闭情况较单独处理后的好。总体来说,Er∶YAG激光对牙齿的脱敏效果优于极固宁脱敏剂,且联合使用效果更佳。
其他文献
目的: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翼外肌牵拉与断离时髁突矢状骨折(sagittal fracture of the mandibular condyle,SFMC)愈合进程中应力分布情况,为SFMC临床治疗过程中的生物力学研究
目的 在口腔正畸治疗中,固定矫治器以其高效性和精确性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在矫治过程中,由于矫治器的戴用,患者牙齿的自洁能力下降,菌斑更易于聚集;同时,为了提高托槽的抗
【研究背景】 修复科医生和患者就修复治疗方法的选择和结果等问题缺少彼此沟通的桥梁;国内口腔修复学教学缺少必要的计算机三维手段;计算机三维技术主要着力于CAD-CAM研制,常
目的:糖尿病骨髓间充质细胞(DM-BMSCs)功能受损是糖尿病骨再生修复障碍的主要原因,目前对于DM-BMSCs功能受损的具体调控机制仍未完全阐明,本研究首先通过体外实验研究Insulin-
目的:通过分析总结140颗需要进行根管治疗的上颌第一磨牙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复习,探讨上颌第一磨牙MB2(Second Mesiobuccal canal)的发现率、分布特征、根管分型及其寻
目的:美学修复的临床应用日益增加,全瓷材料良好的美学修复性能以及机械性能使得它比传统的烤瓷金属冠更多地被提倡用于临床修复。全瓷修复材料虽然具有一定的半透明性,但在相
牙周病是人类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其中牙龈炎和牙周炎是牙周病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统计资料表明,国内外牙龈炎的发病率达70~90%,牙周炎的发病率达25~40%,是成人失牙的主要原因。
在移动互联网络下,新的技术平台不断更新与涌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2010年以来在全球迅猛发展的基于移动位置服务(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技术的手机应用。本文针对LBS
背景和目的:  牙周炎是引发牙槽骨吸收并最终导致牙齿丧失的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牙周炎是由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牙菌斑中的细菌是始动因子,引起宿主的免疫和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