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幽门螺杆菌(Hp)是否具有促肝细胞增殖的作用,并揭示促增殖的可能机制,为进一步研究幽门螺杆菌致肝癌的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1.幽门螺杆菌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将不同量的幽门螺杆菌(国际标准株NCTC11637)作用于HepG2肝细胞,以同批次的同步化后未加细菌的HepG2细胞作为对照组,用CCK-8法,通过酶标仪读取各孔的OD值,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并确定最佳的幽门螺杆菌作用剂量。2.基因芯片检测:应用Affymetrix人类基因表达谱芯片,检测幽门螺杆菌促HepG2细胞增殖时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变化。3.RT-PCR半定量技术验证部分基因芯片结果:将具有促进HepG2细胞增殖浓度的幽门螺杆菌与HepG2细胞共浴24小时,提取HepG2细胞的RNA,未经幽门螺杆菌处理的HepG2细胞作为对照组,用半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HepG2细胞部分基因表达情况(依据基因芯片结果挑选出五对基因),以验证基因芯片的结果。结果:1、幽门螺杆菌在一定的MOI比值下(0.30:1~0.075:1), HepG2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增强。2、基因芯片的结果显示,HepG2细胞经Hp作用后(MOI比值:0.15:1)时有19个表达上调基因,下调基因16个,其中与细胞骨架/基质有关的上调基因6个,包括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1(ICAM-1)、transgelin、talin 1、tubulin、Integrin及keratin 23。DNA结合蛋白基因8个,上调4个为tubulin beta polypeptide paralog、Cell division cycle 2-like 5、myelin expression factor 2、V-erb-a erythroblastic leukemia viral oncogene homolog 4;下调基因有4个分别为zinc finger protein 513、nuclear receptor subfamily 1(group I, member 3)、Clock homolog、SRY (sex determining region Y)-box 5。细胞因子相关基因下调2个为interleukin 8及interleukin 1 family, member 9。3、半定量RT-PCR分析结果显示,以未加幽门螺杆菌处理的HepG2细胞作为对照组,加入幽门螺杆菌处理的HepG2细胞基因的Tubulin、ICAM、ARTS、Akeratin、ARHGDIA等转录水平显著增高,经两样本T检验具有显著性差别(P<0.05),该结果与之前的基因芯片的结果相符合。结论: 1、幽门螺杆菌在适当的MOI比值下(0.30~0.075:1)下,对HepG2细胞具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2、基因芯片结果显示幽门螺杆菌在促进HepG2细胞增殖的过程中,HepG2细胞基因表达有明显改变,这些异常改变的基因可能参与了幽门螺杆菌致肝癌的过程。其中与细胞骨架/基质有关的上调基因有6个。DNA结合蛋白基因上调8个,其中上调基因4个、下调基因有4个。细胞因子相关基因下调2个这些异常改变的基因可能参与了幽门螺杆菌致肝癌的过程。3、半定量RT-PCR分析结果显示,幽门螺杆菌处理组比对照组的HepG2细胞某些基因转录水平显著增高。这些基因可能参与了幽门螺杆菌对细胞的促增殖过程甚至在肝癌的发生中发挥作用,通过这些基因的研究可能有助于进一步明确幽门螺杆菌与人类肝脏疾病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