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2003版)提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强调教学要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学案导学,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符合这种教学理念。它以学案为载体,从专业领域内的各种问题出发,以问题规划学习内容,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学习,师生共同分析、解决问题,最终完成教学任务。该教学模式对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具有积极作用。本文将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首先,在阅读大量文献基础上,对“学案导学,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相关概念进行分析和界定,详细阐述了一些能为本研究提供依据与支撑的学习理论。其次,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和课后活动三阶段出发,对“学案导学,问题驱动”教学模式实践的具体做法进行分析。由于元素化学知识零散,内容单调乏味,呈现形式千篇一律,本论文以高中必修I第三、四章元素化学知识为载体,严格遵循“导”和“问”的宗旨设计学案,本研究列举其中五个典型教学片段,论述设计思想,通过设置问题来驱动学生完成学习目标。以大连市一0八中学高一年级两个班级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对比实验法和问卷调查法进行相关研究。研究期间,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分别采用“学案导学,问题驱动”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教学。通过调查实验前后两班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成绩,检验该种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学案导学,问题驱动”教学模式实施后,实验班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增加,自信心得到增强,学习能力得到提高,思考问题明显深入,化学成绩提升显著。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仍然有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之处:学案设计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教师要注意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到“学案导学,问题驱动”教学模式实施的各个学习环节,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学科知识,提高教学应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