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拉萨地体东部早中生代变质作用与构造意义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jian1012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拉萨地体位于青藏高原的南部,夹持于印度-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和班公-怒江缝合带之间,其地质构造演化历史与特提斯洋的多期次俯冲、消减和陆-陆碰撞有关,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拉萨地体处于青藏高原重要的构造部位,对揭示青藏高原的形成与演化过程至关重要。拉萨地体的东部出露多处中高级变质岩系,包含了多种类型的变质岩石,如片岩、片麻岩、石英岩、大理岩和斜长角闪岩。位于拉萨地体最东段的东久和巴松措两套变质岩系产出于古生代沉积岩中,由片岩、副片麻岩、正片麻岩和少量钙硅酸岩组成。本文对这两套变质岩系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相平衡模拟研究,确定了这些变质岩的原岩可能为奥陶纪的沉积岩,此后经历了早中生代的变质作用。基于岩相学、矿物化学和相平衡模拟研究,我们确定了东久变质岩经历了高角闪岩相的变质作用,变质作用P-T轨迹为近等温降压型。峰期变质温压条件为745°C和9.6Kbar,中压角闪岩相退变叠加的温压条件为600~630°C和5~6Kbar。LA-ICP-MS原位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锆石变质边的年龄为194~192Ma,表明东久变质岩系的变质时代为早侏罗世。拉萨地体东部巴松措变质带经历了中压角闪岩相变质作用(T=665°C;P=4.9Kbar),变质作用峰期温压条件落在20-40°C/Km的中压相系地温梯度范围内,属于典型的“巴罗型”变质带。变质岩的原岩为一套沉积岩,包括泥质岩、杂砂岩、灰岩和火山碎屑岩等。变质岩中锆石核部记录了2520 Ma~511 Ma的年龄,峰值位于1499 Ma、1161 Ma和557 Ma,变质沉积岩的物质源区经历了不同时期的岩浆作用且沉积年龄不早于511 Ma;变质锆石记录了201~190 Ma的变质年龄,表明该变质带的变质作用发生在早侏罗世。巴松措-东久变质带与西部的近同期形成的松多高压榴辉岩带、旁那高蓝闪片岩带和念青唐古拉地区的角闪岩相变质带一起构成了一条东西延伸约500Km长的拉萨地体中部变质构造带。同时,230Ma~182Ma的连续变质年龄显示拉萨地体中部经历了一个晚三叠世到早侏罗世由西向东的渐次碰撞造山和地壳加厚过程。本次研究为青藏高原东部晚古生代到早中生代的形成与演化的再造,为复合造山作用及动力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限定。
其他文献
南极冰架下、冰下湖水体底部沉积物包含着重要的古气候、古环境信息,可为研究南极冰架的进退历史、冰架下海洋环流方式提供历史尺度的观测手段,同时也为极地环境下微生物生命
西安力农农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电话:029—87911453)生产的自走式青贮饲料收获机,主要用于青(黄)贮玉米茎秆饲草收获,可一次性完成收割、粉碎、揉搓、抛送装车等多项作业。机型轻便
环境科学以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为内容,关注人类生存环境的变化。大同盆地的火山活动和古湖泊演化与人类生存环境息息相关。火山活动是威胁人类生存环境的重大自然灾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随着工业及交通的发展,工伤事故、车祸伤等高能量损伤导致的严重多发骨折不断增加,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安全。多发骨折患者除有骨折的局部症状外,还有由于失血过多而致血容量
为考察偏心距和长细比对采用带纵向加劲肋的薄壁外管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柱受力性能的影响,进行5个方套圆中空夹层薄壁钢管混凝土长柱的偏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构件的极限荷载
针对目前缺乏典型工况特征的电功图图集而导致电功图资料无法被充分应用、采油生产系统实时工况诊断难等问题,考虑曲柄实际角速度、四连杆的惯性、摩擦等因素,推导基于光杆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