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社区居家照料服务对比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ri123r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峡两岸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与高龄化并行且速度快、地区及结构不平衡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不断增加但养老服务人力却十分紧张,同时,家庭照顾与保障功能又因为人口流动、家庭结构核心化、生育率大幅下降、妇女就业增加等而日渐薄弱,这种反差彰显了多元化养老服务政策和制度的紧迫性。尽管机构养老具有专业化照料,居住环境及无障碍设施齐备,可以提供一个共同居住和社交的平台以排解老年人的孤独感,给予他们独立生活的尊严并减轻儿女照料老人的经济和精神负担。但对于“老有所终”“落叶归根”思想文化传统根深蒂固的尊崇,使得在地安养,就地养老,回归家庭与社区,享有家居认同、亲情滋养与生活自由及“孝文化”成为海峡两岸共同的传统价值观念。  中国台湾地区由于更早进入老龄社会,因而较早提出了关于社区居家照料服务的政策;大陆的社区居家照料政策及服务虽然起步晚但发展较快。海峡两岸的相关法律及规划对社区居家照料服务的内容进行了规定,政策都导向“就地养老”,强化社区服务功能,增强家庭养老服务能力,同时用积极的政策开发社区居家照料服务人力资源。相对于台湾的社区居家照料服务,大陆还处在初步完善的阶段。台湾在相关政策的推动下,社区居家照料服务内容具有多元连续性的特征,呈现“维持-提升-增能”的格局;在服务对象及标准方面力求多元化服务标准以广覆盖全体公民;其“多元参与主体型”的社区服务体系也确保了社区居家照料服务的有效递送;而多元化的筹资渠道和严格的使用规范更加提升了社区居家照料服务资金的效率。大陆相关政策较多,但在推动中还需要重点突破,在研究中主要以南京市和上海市为例。有关社区居家照料服务的内容还处在“维持”层面;服务标准集中关注经济困难及高龄失能老人;社区行政化明显使得政府构成福利提供主体而制约了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发展势头;同时,筹资渠道尚未完全打开也导致了整体较低的投入量。如何借鉴中国台湾地区社区居家照料服务的成功经验还需要更多交流。
其他文献
在国家的发展进程中,公务员队伍能力建设一直是各国非常重视的工作。公务员队伍能力水平的高低既关系到国家行政运行的效率,也体现了国家管理的水平。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中,越南的公务员队伍能力建设工作也是党和政府非常重视的一项工作。党和国家的领导集体认为,公务员水平制约着越南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现代化进程和融入区域、国际经济发展的能力,关系到能否实现“民富国强、社会平等、民主及文明
资源型城市是指城市的形成、发展和兴盛依赖于本地区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城市,根据权威部门的统计,占据我国城市总数的一定比例。我国的资源型城市为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做出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