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毒死蜱缓释载药体系的制备及性其能研究

来源 :河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m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药控制释放制剂因具有持效期长、利用率高、毒性低、对环境危害小等优点,在农药剂型加工中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毒死蜱是杀虫剂中使用量最大的品种之一,将毒死蜱加工成控制释放制剂,不仅能提高其利用率,还能减轻因大量使用有机溶剂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本文以脲醛树脂、聚乙二醇(PEG6000)、β-环糊精为材料,分别制备了2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毒死蜱-PEG6000固体分散体、毒死蜱-β-环糊精包合物三种载药缓释制剂,并研究了三种缓释制剂的制备工艺及缓释性能。研究结果如下:  1.囊心溶剂和乳化剂种类及用量的确定,依据能否形成微胶囊及形成微胶囊的形态和大小及分布情况,结合毒死蜱原药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选择二甲苯为溶剂,使用量为20.6g毒死蜱溶解于6g二甲苯,乳化剂为HAU-11,用量为总体系质量的2%;  2.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研究了脲醛树脂用量、乳化时间、乳化转速、调酸时间对微囊的粒径大小及分布、包封率的影响,结合正交试验最终确定脲醛树脂用量为总体系质量的15%、乳化时间为25min、乳化转速为1500r/min、调酸时间为60min。在上述条件固定的基础上,以微囊剂包封率为考察指标对固化时间和固化温度进行了选择,结果表明最合适的固化温度为55℃、固化时间为2.5h。  3.通过对考察制剂的分散性、悬浮率和微囊粒径大小及分布等指标,最终确定以HAU-51为分散剂,用量为总体系的1.5%。  4.通过测定微囊悬浮剂的分散性、稳定性、倾倒性来确定增稠剂。结果表明以黄原胶和硅酸镁铝的复配效果最好,用量均为0.1%。  5.通过观察冷贮后制剂的外观并检测制剂的流动性、悬浮率等指标来确定防冻剂。研究表明以乙二醇作为防冻剂效果最佳,用量为5%。  6.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了投料比(毒死蜱与PEG6000摩尔比)、制备温度、制备时间、搅拌转速对固体分散体包埋率的影响,结合正交试验最终确定其最佳制备条件:投料比1∶20、制备时间40min、制备温度60℃、转速400r/min,固体分散体的包埋率95.88%。  7.通过单因素试验方法探讨了投料比(毒死蜱与β-环糊精摩尔比)、包合温度、包合时间对毒死蜱-β-环糊精包合物包合率的影响,结合正交试验最终确定其最佳制备条件:投料比1∶3、制备时间2h、制备温度50℃,在此条件下得到的包合物的包合率为41.51%。  8.测定三种缓释制剂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的释放性能,结果表明,三种缓释制剂都表现出较好的缓释效果,其中毒死蜱微胶囊剂的缓释效果最明显。
其他文献
昆虫的非滞育品系是研究滞育分子机制及滞育遗传的重要工具,了解非滞育品系生物学特性是将其用于滞育规律研究的基础。大猿叶虫Colaphellus bowringi是一种重要的蔬菜害虫,以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虽然对害虫杀伤力强,作用速度快,对哺乳类、鸟类及其他高等的脊椎动物的毒性不大,但这类农药对鱼等水生生物属高毒性。由于其使用范围广,流入水体的可能性大,目
植物病毒病是作物上的一类重要病害,种类多,传播途径广,且缺少有效的防治药剂和措施。因此,植物病毒病一旦流行,就会给农业生产造成惨重损失。明确病毒种类及传播途径是防治
印楝素(Azadirachtin)是目前应用最广泛和最具开发研究价值的植物源农药之一,其作用方式多样,生物活性高,虽然作用机理复杂,但通过大量研究已经阐明其生长发育调节、拒食等多
对广西的金陵、坛洛、浦北、灵山、田东、田阳和玉林等13个市、县及地区的香蕉主产区调查发现,广西不同地区种植的香蕉均有根结线虫病的发生,其根结线虫二龄幼虫检出率在50%~100%
本研究对采自浙江省各种盆景植物根围的寄生线虫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经形态学观察、测量和描述,共鉴定出隶属于垫刃目(Tylenchida)、矛线目(Dorylaimida)和三矛目(Triplonch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