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硅光电性能研究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j00000p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硅是具有窄的、间接能隙的半导体材料,因此不能有效地发出可见光。直到1990年,室温下发光的多孔硅(PS)的发现为发展硅基光电器件提供了广阔的前景,1996年以PS为基础材料的光电集成电路的实现使得这种前景更加诱人。但要将多孔硅投入实用,还存在不少问题,其一是多孔硅发光的机制尚不明了;其二是PS发光的效率极低和不稳定性。对此,本文作了以下工作。 采用改进过的Maxwell-Gamett模型研究了入射光波长和多孔硅的孔隙率对反射光谱和介电光谱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入射光波长的增大,多孔硅的反射率先增大后减小,而随着孔隙率的增大反射光谱出现了明显的下塌趋势,且孔隙率越大下塌得越明显;(2)随着孔隙率的增加,多孔硅复介电光谱出现明显的蓝移现象,且多孔硅有效介电常数的实部和虚部均变小。此外还对这种现象给出了较为合理的解释。 基于Vlkulov等人对金属/多孔硅/硅结构输运特性的研究,分析了载流子在金属/多孔硅/硅结构中的传输过程,研究了各层中电场强度以及电压的分布,讨论了镜象势在正反向偏压下对金属/多孔硅/硅结构I-V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属/多孔硅/硅结构中电流主要受表面态电荷和界面层影响,改变多孔硅层厚度将导致各层中电压的重新分布,不管是正向偏压还是反向偏压,电流随厚度的增加而减小;镜象势在正向偏压时对电流的影响可以忽略,但随反向偏压增大镜象势对电流的影响越来越大。 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多孔硅表面钝化技术,即采用高真空磁控溅射镀膜的方法在新制备的多孔硅上沉积金属钨膜。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荧光分光光度计对多孔硅钨膜的表面形貌及发光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高真空磁控溅射镀膜法可在多孔硅基片上形成均匀、性能稳定的钨膜。用钨膜钝化的多孔硅,对稳定多孔硅的发光强度与发光峰位作用明显,并增强了多孔硅的机械强度。因此采用钨膜钝化多孔硅能够使多孔硅的不稳定性得到改善。
其他文献
二维拓扑绝缘体(也称为量子自旋霍尔效应绝缘体)由于量子自旋霍尔效应(QSHE)绝缘态受时间反演对称性保护,避免了边缘输运中低能量的散射,这种奇特性质和在自旋电子学及量子计算中
Dirac的符号法是学习量子物理的人所必须习惯的“语言”,它对物理本质的深刻反映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时代,它的内涵与美仍然需要进一步的认知。有序算符内的积分技术(英文简称为
复杂性科学是一门新兴科学,致力于研究非线性、非均衡和多体问题,它的出现极大的发展了非线性科学。传播网络是一种常见的复杂网络,也是一种被广泛研究的网络,是复杂性科学最
具有A80.结构的钙钛矿锰氧化物REl-x TxMnO3(RE为稀土元素,T为碱土元素)由于其庞大的磁电阻效应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成为十几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应用Zener提出的双交换机制可定
1985年C60的发现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近二十年来,以C60为代表的富勒烯家族及其衍生物的结构、特性以及可能的应用得到了充分的研究。理论计算和实验分析表明,内包金属富勒烯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