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但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一些必要的工程建设项目将不可避免的对生态环境特别是自然保护区产生破坏。为此,探究建设项目对于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最大程度的消除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做到建设项目与生态环境的双赢,对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自然保护区为出发点,分析探究了建设项目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影响,这也就为建设项目建设完成后,如何优化自然保护区生产、生活和生态格局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政府部门的相关规划提供了决策支持。本文从生产、生活和生态的“三生”空间角度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影响做出科学、定量的评价。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从国家宏观的角度上,依据自然保护区“三生”空间土地利用分类原则,以土地功能为基础构建自然保护区“三生”空间土地利用分类体系,采用分区叠置和分类提取的方法对自然保护区进行“三生”空间土地利用分类。(2)通过专家调查法确定生活生产空间中建设项目对自然保护区及其影响区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及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建立自然保护区生活生产空间中建设项目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加权平均法进行生态环境影响指数计算,对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影响做出定量、科学、系统的评价。(3)通过ArcGIS模型构建器,结合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模型,通过模型计算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的具体值。(4)在五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应用示范。结果表明,五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生活生产空间中建设项目主要为工矿建设项目,对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略有影响,缓冲区新增面积最大的一处对其影响区有显著影响;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生活生产空间中建设项目主要为水利水电建设项目,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略有影响,实验区新增面积最大的一处对其影响区有极显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