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对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cTnI、CK-MB的影响,观察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24例行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七氟醚组。对照组以芬太尼、丙泊酚等全凭静脉麻醉,七氟醚组以七氟醚与芬太尼、丙泊酚等静吸复合麻醉。术中连续观察心电图(ECG)、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血氧饱和度(SpO2),同时记录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自动复跳及电除颤、复跳后发生心律失常情况。分别于入室(t1)、插管前(t2)、插管后2min(t3)、切皮后2min(t4)、锯胸骨后2min(t5)共5个时点记录SBP、DBP、MAP、HR,统计两组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并于麻醉前(T1)、主动脉开放2h(T2)、4h(T3)、8h(T4)、24h(T5)共5个时间点进行抽血,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含量。结果:两组的SBP、DBP、MAP、HR组间无差别(P>0.05);麻醉诱导后两组SBP、DBP、MAP值均呈下降趋势,与基础值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后均有回升,除SBP外最高值与基础值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切皮后再次下降(P<0.05);SBP、DBP、MAP、HR组内与组间的交互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自动复跳无差别(P>0.05),七氟醚组较对照组电除颤率低,心律失常发生率低(P<0.05);cTnI水平变化:两组间T1比较无差别(P>0.05),T2~T5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TnI于T2开始逐渐升高,T2~T5与T1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cTnI组内与组间交互效应无统计学意义;CK-MB水平变化:两组间T1、T2比较无差别(P>0.05),T3~T5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CK-MB于T2开始逐渐升高,T2~T5与T1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CK-MB组内与组间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随时间变化趋势不同,对照组较七氟醚组上升明显(P<0.05)。结论: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并能降低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血清cTn-Ⅰ、CK-MB水平,可能对患者有心肌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