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传感器时滞系统的信息融合算法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csolita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实际系统中,总是不可避免地出现时滞现象,即事物的运动规律不仅依赖于当前的状态,而且还依赖于事物的过去状态。时滞系统有着很强的应用背景,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如生物、生态、化工、机械、人口动态、网络传输、计算机信息与数据传输等等。同时随着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控制系统中越来越多的引入网络,其为传感器分布较广,运行环境复杂或存在危险性的系统控制提供了方便。然而,这些系统一个共同特点是在整个数据传输中存在着大量的噪声、和数据损失。这些因素使得依靠单传感器提供的信息很难满足状态估计精度要求,采用多传感器量测数据能提高状态估计的精度,进而减少在信息处理中可能出现的失误。本文针对多传感器时滞系统,研究测量数据发生丢失情况下的的信息融合算法。首先介绍了在实际系统中应用广泛的滤波方法及常见的信息融合结构,详细阐述了分布式和集中式最优融合算法并对其性能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卡尔曼滤波和H?滤波的信息融合算法。本文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1)基于卡尔曼滤波理论,为存在测量数据发生丢失的多传感器时滞系统设计修正卡尔曼滤波器。并在此基础上讨论数据丢失对滤波系统稳定性的影响。随后采用按矩阵加权,按对角阵加权,按标量加权技术,设计分布式加权融合估计算法,并且给出了任意两个传感器之间的滤波误差互协方差阵的计算公式。与基于单传感器的局部估计相比,分布式融合估计具有更高的精度;2)针对测量数据发生丢失的多传感器时滞系统,通过状态增广,利用Lyapunov稳定性和线性矩阵不等式(LMI)方法,给出满足滤波误差系统稳定和H?性能指标的充分条件及鲁棒滤波器的设计方法,利用最小方差融合估计算法将各传感器的鲁棒滤波数据进行融合,通过仿真分析验证融合算法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党中央在2006年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蓝图。和谐社会是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状态的社会。而人类的全部社会活动都与利益和对利益的追逐有关。社会的一切行为皆根源于利益,人类的全部活动从根本上讲就是为了获取和维护利益,正因为如此,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霍尔巴赫曾指出:“利益是人的行动的唯一动力。”“利益和谐”
期刊
我国高等教育经过不断地改革与发展,在经历了学年制、学年学分制之后,现已进入完全学分制阶段。完全学分制是我国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发展的必然趋势,它顺应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将逐步取代学年制和学年学分制,成为我国高校一种全新的教学管理制度。这种新的教育管理制度的推行必将给高校辅导员工作在理念、模式等方面带来全方位的挑战。  一、完全学分制的起源及含义  学分制(the credit sy
期刊
理事长: 孙晓南 副理事长: 张志耕  [ 以姓氏笔画为序 ]  卜兴荣 扬中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包荣军 丹徒区委常委、宣传部长  孙国林 京口区委常委、宣传部长  邵学军 润州区委常委、宣传部长  金夕龙 丹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查兆娣 句容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蒋红武 镇江新区党工委委员、宣传统战部部长  [ 以姓氏笔画为序 ]  丁 锋 镇江市交通运输局党委书记、局长,镇江市地方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