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莎士比亚的戏剧生涯从1590年到1613年止。他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剧作家和诗人之一,他以37本剧本,154首十四行诗和2首长篇叙事诗确立了他在文学世界中的伟人地位。 他的“四大悲剧”不仅对后来的作家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还给东西方的社会和文化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深远意义。《李尔王》历来被认为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评论家和学者对这部剧的探索从未停止过,对其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但是运用西方马克思批评理论对此剧进行系统而细致探讨的并不多见。早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倾向。理论家从当时的社会历史和现实出发,重视文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文学对现实生活的能动反映。其中,匈牙利哲学家和文艺理论家乔治·卢卡契提出了文学即人学,人文主义精神是伟大现实主义文学的核心的理论。本文试图从马克思文艺理论的角度分析《李尔王》所反映的残酷现实以及其蕴含的深刻的人文主义思想。 《李尔王》创作于文艺复兴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它处于两个时代的过渡阶段,是垂死的封建等级制度和处于萌芽状态的资本主义并存的时期。它的突出表现为不用阶级的相互融合,描绘出一幅融合了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人文主义和其它意识形态的大拼图。这一特色使文本中充满了冲突和自相矛盾的现象,通过本文的意识形态分析,使该时代的社会现实更加鲜明。 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和第二章分别对《李尔王》的背景和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做出了回顾。第三章对理论框架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描述,在概括理论的基础上对其在文本中的应用给与了分析。第四章从传统马克思主义批评理论角度,用两种方法分析《李尔王》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即将文学和阶级斗争相联系;意识形态批评。第五章从卢卡契的文学即人学的理论角度分析李尔王思想上的转变过程,并对《李尔王》所蕴含的人文主义思想进行反思。第六章通过对现实和理想之间矛盾的分析总结,体现了莎士比亚对人文主义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