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德诗歌翻译中的意象重构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ilala7788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主要由三章组成:庞德诗歌中意象的构建,对现有汉语译文的分析与比较,以及诗歌翻译中意象重构的过程.第一章首先简单介绍了庞德诗歌中意象的形成.继而着重讨论了庞德诗歌中意象的构建问题.庞德诗歌的特点是要求用鲜明、准确、含蓄和高度凝练的意象来直接表现事物,反对抽象和一般化.在文字方面要求简洁、自然和通俗,强调诗歌语言的音乐性.因此在翻译庞德诗歌中的意象时,译者需要仔细地推敲字句,在译入语中找寻相应的生动、简洁、凝练的表达方式,使读者在读译文的时候能像读原诗时一样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感受.第二章主要通过对汉语译文的具体分析、比较和评价,从语言学角度探讨庞德诗歌中意象的翻译方法.诗歌中的意象可以直译、意译或是以另外的形象出现在译文中,各种翻译方法各有优劣.该章也列出了译文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例如措辞不当,语言不通畅,不符合原诗的风格等.第三章主要从理论上探讨了诗歌翻译中意象的重构过程.诗歌翻译不仅应当传达出原诗的意义,也应当再现原诗的艺术价值.意象的重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审美的过程,它的实现有赖于译者和文本之间不断的相互作用.庞德诗歌中意象的重构也是一个从原诗美感因素的认识、体验、转换到再现的过程.一方面,译者在认识和体验原诗的美感因素时发挥了主观作用;另一方面,译者对原诗意象的重构也受到了原文文本和译文文本的制约.
其他文献
学位
该文作者试图从生态学角度来分析劳伦斯的小说和诗歌.劳伦斯的生态思想在他的小说和诗歌里都有所体现.他在本质上是一位生态主义者,在作品里劳伦斯强烈地宣扬了其生态平衡思
为扩大大庆油田复合驱用表面活性剂的原料范围,降低表面活性剂的生产成本,研究了利用不同的减渣制备复合驱用表面活性剂的可能性。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大庆减渣制备出的OCS表面
《众生之路》通过对主人公厄内斯特的坎坷经历的描写,提出了许多深刻的社会问题,生动地反映了十九世纪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作品涉及到了家庭关系、儿童与青少年
翻译是文化的翻译,更是文化差异的传递.该文从传播和交际的角度出发,把文化传递的翻译过程分为两个部分,即译者与原文作者之间的交际和译者与目的语读者之间的交际.并探讨了
采用4-氨基-3-联氨-5-巯基-1,2,4-三氮杂茂为原料合成6-巯基-5-三氮杂茂[4,3-b]-S-四氮杂苯,并配成0至1000 mg/L标准色列.采用三氮杂茂快速检测方法测定食品中甲醛含量,用乙
托马斯·哈代的《苔丝》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在《苔丝》书中,哈代的美学观点贯穿其创作的全过程,并且很大程度上形成了哈代的写作模式.因此,该文通过考察《苔丝》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