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小说翻译中的误译类型分析——以《阿Q正传》的韩译本为中心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irssz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将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的翻译导向文学文本分析模式运用于中韩小说的翻译实践中,以中国现代小说经典之作《阿Q正传》的韩文译本为语料,通过对四种译本误译类型较为系统的研究,分析误译产生的原因,提出具有实用性的翻译策略,从而为翻译实践提供新的思路。   功能翻译理论主要以广义上的功能语言学为基础,具有评价与规范意义。评价意义包括对所处文化情景中翻译功能的鉴定;规范意义是指对未来的专业翻译工作者进行培训,要求他们译出好的(即具有某种功能的)、满足客户需要的译作,并且要求译员寻求充分的论据来保护其译作免受委托者和使用者的不合理批评。   本文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绪论,概述了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以及对先行研究的考察。   第二部分是正文第一章,重点介绍了翻译研究的“功能主义”理论背景,包括莱思的文本类型划分、诺德的翻译导向的文本分析模式、文学交际特点、文学文本分析模式等。   第三部分是正文的第二章,从语言层面分析了《阿Q正传》四种韩文译本的误译情况,包括语篇结构误译、句子误译、词汇误译等。   第四部分是正文第三章,从文化层面分析了《阿Q正传》四种韩文译本的误译情况,而文化层面又从语言文化和非语言文化两方面进行了论述。语言文化包括称谓、敬语、熟语、修辞等,非语言文化包括生态、物质、社会、宗教等。   第五部分是正文的第四章,通过对误译现象的分析,提出避免误译产生的策略。   第六部分是结论,对全文进行梳理,总结出研究成果,讨论其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并指出本文研究的局限性,提出对今后这方面研究的进一步设想和建议。   本文超出纯语言的层面,结合语言与文化,较为全面地分析了中韩小说翻译中的误译类型。本文运用功能翻译理论,以语用为起点,以翻译的目的、译文的功能为标尺,来处理翻译问题、确定翻译策略,体现了一种“自上而下”的翻译思路。希望本研究能够为中韩翻译实践提供“功能主义”新范式。
其他文献
为期四天的第六届武汉光电博览会于4月25-28日在武汉光谷科技展览中心举行。本次展会展商云集,成果丰硕。!首次升格为“国家级”的光博会本届“光博会”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科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创作的一部著名的喜剧。和莎翁的其他的喜剧不同的是,这部喜剧在很多人的眼中是一部“问题剧”。它的情节相对来说比较复杂,既有郎才女貌的爱情故事
英国青年女作家扎迪·史密斯凭其处女作《白牙》一书在本世纪初的英国文学界大获成功,而随后出版的两部小说《签名商人》和《论美》巩固了她在文坛的地位。本文旨在探索《白牙
著名的后殖民作家和诺贝尔奖获得者维·苏·奈保尔(V.S.Naipaul),是一位出生在特立尼达的印度婆罗门后裔,后又留学并长期居住在英国。基于其复杂的成长经历和生活背景,奈保尔的
利用D-H参数法构造参数误差与末端位姿误差的映射关系,建立相应的精度分析概率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计算机仿真对设定零件加工精度等级后的末端位姿进行精度预估和灵敏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