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语言学研究论文讨论部分的语类分析——悉尼学派视角

来源 :华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qiu121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悉尼学派的语类理论在各类语篇中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如 Martin,1992a,1992b,1995,1996,2001;Martin&Rose,2008;Hood,2011b)。但是,对于研究论文的讨论部分,悉尼学派的相关研究并不深入。本文聚焦于这一类语篇,以马丁(1992a)所提出的语类模型为分析框架,选取2007年至2012年间刊载于业内权威期刊《应用语言学》并遵循IMRD结构的研究论文共30篇作为语料,系统探究应用语言学学科背景下的研究论文讨论部分的语类特点。  本研究主要采用定性研究方法,紧扣“语境”这一功能要素,分别从“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两个维度对讨论部分进行探索。首先,在宏观层面,本文基于对语料的详尽分析,总结归纳出讨论部分的基本框架结构,从而进一步追问该表象背后的文化语境因素;随后,在微观层面,本文将视野下调至语域领域,分别探究语域的三个变量(语场、语旨、语式)是如何通过具体的语言策略(包括及物性、情态、投射、概念隐喻等语言资源)来实现语类这一更高层面的特征的,进而系统地挖掘讨论部分的情景语境特征。相应地,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概述。首先,在宏观层面,本研究表明,研究论文讨论部分的构成语类相对稳定,主要为解释语类和报告语类,并以前者为主。具体框架结构可归纳为以下五种:由单一解释语类构成;由若干解释或报告语类并列构成;由若干解释或报告语类按照一定的从属关系构成;整个语篇由报告语类构成,若干解释语类嵌入其各个“描述”阶段之中;混合模式,即语篇的构成方式包含了以上四种类别中的某几类情况。其次,在微观层面,本研究表明,在研究论文讨论部分中,三大语域变量的实现依赖于某些特定的语言资源。具体如下:⑴语场,由及物性系统体现活动序列及参与者类型——关系过程、物质过程及言语过程小句构成了讨论部分的主要过程类型,用以界定成果并解读各种因果关系;⑵语旨,由情态和投射资源体现其权利和团结关系——通过大量情态和投射资源的使用,讨论部分的各参与方之间形成了良好的团结关系,并无权力关系的体现;⑶语式,由概念隐喻及对话性资源体现其抽象性及交互性----讨论部分属书面语,表达趋于抽象,多使用概念隐喻,同时,投射、情态等资源的使用使参与各方形成了良好的对话性,体现了研究论文自由开放的学术基调。
其他文献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醚磷酸酯作为化纤油剂,其产品色泽直接影响纤维的质量.为了降低产品的色泽,已开发了不少技术方法,包括:①添加少量的亚磷酸及次亚磷酸类物质制备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