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课程内容选择的方略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david70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内容是指根据特定课程目标,由一系列的“直接经验”(学习者的经验或体验)和“间接经验”(书本知识的总和)按照一定的逻辑序列组织编排而成的内容总和。课程的各个方面都是以课程内容为中心的,许多课程问题都是围绕课程内容而展开的。所以课程内容对于课程研究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已有的课程内容理论梳理综合后,得出课程内容理论分析框架。框架有十一个维度:知识内容、知识结构、社会问题、学生自身的经验、课程是文化、学生的自我实现、意义建构、体验、对课程的理解以及课程内容选择机制的控制和重视过程。利用这些维度对我国现有中小学课程内容进行分析,发现存在如下问题:第一,课程内容本身存在的问题,存在城市化倾向、内容缺乏开放性、忽视国家意识、缺乏职业教育、忽略过程方法、割裂艺术道德等相关知识。第二,课程内容编排上的问题有内容衔接、整合以及与课时冲突。第三,在课程选择机制上存在单一化的问题。总结我国对于课程内容选择的研究实践,可以借鉴的历史经验是:课程内容要为生产力服务、受政治以及文化的影响、课程内容的编排始终有一定的逻辑体系、课程内容选择始终围绕一个中心思想、课程内容选择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以及课程内容选择要从学生出发。而今,现代课程内容选择出现新的趋势,课程内容也要重视信息技术知识、重视个人知识、强调各学科之间的统整、重视基础学科的知识以及加强道德教育。关于中小学课程内容选择的改革方略包括:第一,课程内容选择的理论基础,主要有斯宾塞的“比较价值”理论、泰勒的“五大原则”理论以及斯腾豪斯的标准理论。第二,中小学课程内容选择的目标是为了学生发展,在价值取向上,要确立学生、知识以及社会三大价值取向。第三,中小学课程内容选择的标准,分别从学生、社会以及知识的角度出发确定相应的课程内容选择标准。第四,中小学课程内容选择的机制为选定制、问责制、评价机制和更新机制相结合。第五,课程内容选择的步骤包括:基于课程内容现状的分析、课程内容选择方法的确定、对国外课程内容的借鉴、课程内容初步选择的确定、课程内容的筛选调整和补充以及课程内容的最终确定。
其他文献
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三家中央新闻单位进行实地调研,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媒体对调研活动和会议讲话的报道反
随着澳门经济的飞跃,许多人开始关注澳门传统的教育是否能培养适应新时代巨轮的人才,而十五年免费教育的落实,受到社会各界高度的支持和赞扬,这标志着澳门政府对义务普及教育的重
中国传统一向注重伦理道德,社会风气重义轻利直至提倡舍身取义;中国人向来富有享受生活的能力,崇尚一种恬静淡泊的人生意境;中国人勤奋朴实,特别能经受苦难的考验;而共产主义、社会
可以说“文化大革命”是现代中国最为奇特、最令人费解、也最需要深入研究的事件之一。而既被作为革命手段,又是目的之一的“教育革命”更是一个特殊、敏感、充满矛盾的领域,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