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探讨EMX2与其上游调控基因HOXA10在子宫内膜息肉及正常妇女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2)对于中药治疗不孕症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疗效,通过循证医学的方法进行系统评价;3)分析子宫内膜息肉的中医证型及证候要素分布规律,探讨子宫内膜息肉与体重指数的关系,为中医药预防和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4)观察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后口服少腹逐瘀汤对预防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的效果。方法:1)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来自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及新疆佳音医院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9例,子宫内膜息肉合并不孕的49例患者,正常育龄期女性12例。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各组子宫内膜组织中EMX2及HOXA10 mRNA表达水平,并每组选取3例,共计9例,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子宫内膜中EMX2及HOXA10蛋白的相对表达量;2)检索并查阅读1999年1月~2012年8月期间以不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设有中医治疗组的临床研究文献,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临床研究文献资料,进行Meta统计分析;3)对符合要求的123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按中医证候分布情况、中医证型、体重指数进行调查研究,并对患者体重指数情况进行统计分析;4)2013年10月~2014年12月行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TCRP)并且由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息肉74例,由患者知情选择术后处理方法。49例宫腔镜手术后给予少腹逐瘀汤(观察组),25例仅行宫腔镜手术切除息肉(对照组)。术后3、6个月随访,比较2组复发率,以及月经和血红蛋白情况。结果:1)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显示,3组之间EMX2和HOXA10 mRNA的相对表达量有统计学意义(F=7.358,P<0.001;F=8.076,P=0.001),子宫内膜息肉合并不孕症组与对照组之间其EMX2 mRNA含量有统计学意义,子宫内膜息肉合并不孕症组EMX2 mRN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子宫内膜息肉合并不孕组与对照组之间其HOXA10 mRNA含量有统计学意义,子宫内膜息肉合并不孕组HOXA10 mRN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Western blot检测显示,3组之间EMX2和HOXA10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有统计学意义(F=63.653,P<0.001;F=2702.703,P<0.001),子宫内膜息肉组与对照组之间EMX2和HOXA10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有显著差异(P=0.02和P<0.001);子宫内膜息肉合并不孕症组与对照组之间EMX2和HOXA10表达在组间有显著差异(P<0.001);EMX2和HOXA10蛋白相对表达量在子宫内膜息肉合并不孕组与子宫内膜息肉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其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2)入选文献共13篇,总病例数125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医药能显著治疗不孕症,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妊娠率;漏斗图显示对称,提示不存在发表偏倚;3)在中医证型中,痰湿瘀结型占34.95%;气滞血瘀占26.02%;气虚血瘀型占21.14%;湿热瘀结型占17.89%。体重指数分别为28.79±4.68;24.67±6.51;25.97±8.94;24.85±6.71。体重指数与子宫内膜息肉中医证型有统计学意义(F=9.347,P<0.001);4)74例患者术后均完成6个月随访。复发率观察组2.08%,对照组19.05%,术后3个月月经量减少的患者分别为观察组53.06%和对照组44.00%(2χ=0.544,P=0.461),术后6个月月经量减少的患者分别为观察组28.57%和对照组60.00%(2χ=6.861,P=0.009)。术后3月及6月血红蛋白均较术前有所提高,有统计学差异(t=2.317,P=0.025;t=3.587,P<0.001)。结论:1)EMX2基因在增生期子宫内膜息肉组织中高表达,而HOXA10在子宫内膜息肉组织中低表达;2)中药可能是一种有效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手段。但不能忽视的是临床试验的方法学质量仍需提高;3)通过对子宫内膜息肉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研究,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多为体型肥胖,尤以痰湿瘀结型。临床上应对肥胖女性患者进行早期干预,有望降低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率;4)通过临床应用少腹逐瘀汤得以初步验证其预防子宫内膜息肉的有效性,可降低月经量减少的情况出现,同时术后血红蛋白并未受到影响,但对于其作用机制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并中医药应用于子宫内膜息肉的预防作一个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