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青少年体质健康出现不断下降的趋势,逐渐引起国家高层的关注,从“每天锻炼一小时”、“体教融合”再到“双减”政策无一不从体育活动时间和活动内容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2021年8月2日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的意见》要求充分保障学生校内、校外体育活动达到一小时。由此分析洛阳市小学阶段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保证的影响因素与当前小学所面临的困境,提出相关解决对策,对于保证洛阳市小学阶段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顺利落实具有现实意义。运用文献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洛阳市部分县区的体育教师和学生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和问卷调查。运用nvivo12软件对12名体育教师的访谈文本进行三级编码,归纳影响洛阳市小学阶段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保证的影响因素。运用问卷调查法对洛阳市小学“校内体育活动1小时”的落实现状进行调查,并根据问卷数据对各影响因素的权重系数进行计算。结合当前洛阳市小学课外体育锻炼的条件,分析洛阳市小学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保证的解决对策,旨在促进洛阳市小学“校内体育活动1小时”的有效落实,满足学生体育运动需求。研究结果表明:(1)洛阳市小学阶段课外体育活动主要包括早操、大课间体育活动、课后服务、体育社团、体育俱乐部训练和学校体育竞赛六种,其中大课间体育活动、学校体育竞赛都能够全面开展。调查对象中47.1%的学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长在60-90分钟之间,有39.1%的学生不能达到“校内体育活动1小时”的要求。(2)对访谈文本进行编码后,共归纳出影响洛阳市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保证的4个一级维度和18个二级维度影响因素。一级维度影响因素分别为:基础性因素、政策性因素、环境性因素和主体性因素。二级维度影响因素分别为:师资力量、体育经费、场地器材、社会资源开发与利用、场地资源建设、政策调控、政策结构、政策执行、体育氛围、学校体育工作管理、课外体育活动紧急预案、风险防范、体育学科边缘化、行政督导、主体观念、责任担当、教师引导、学生兴趣。(3)通过主成分分析,对18个影响因素的权重系数进行比较,按大小进行排序,依次为:政策调控、社会资源开发与利用、主体观念、师资力量、责任担当、学生兴趣、政策执行、体育学科边缘化、行政督导、体育经费、学校体育工作管理、场地器材、教师引导、体育氛围、风险防范、紧急预案、政策结构、场地资源建设。(4)基础性因素、政策性因素、环境性因素、主体性因素对洛阳市小学阶段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保证起基础支撑性、引导性、协调性和制约性作用。通过对影响因素、权重系数分析后认为,要保证洛阳市小学阶段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学校应该注重师资力量、体育经费、场地器材、社会资源利用、政策调控、政策执行、行政督导、学校体育工作管理、体育学科边缘化、主体观念和学生兴趣这11个影响因素进行改善和调整。(5)结合洛阳市小学整体情况以及各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提出了以下应对策略:基础性因素方面,首先应该填补教师空缺、提高教师素养。其次是加大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拓宽经费来源渠道,完善学校体育场地器材;政策性因素方面,在坚持政策引导的同时要加深政策理解,构建家校政动态政策落实评价体系;环境性因素方面,应该加大行政督导,创新校间督导与行政督导相结合的模式;主体性因素方面,加快个各主体体育共识的凝聚和“家-校-社”有效联动,提高学生兴趣,抑制体育学科边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