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麻醉医生一直寻找“理想”的液体治疗方案。液体治疗除维持围术期宏循环稳定外还要有益于机体器官的微循环。目前,围手术期间各阶段皮肤微循环灌注变化情况尚不明确。液体治疗中胶体液与晶体液对机体器官微循环灌注的影响目前没有定论,个别试验出现了相反的结论。本试验的目的在于研究围术期宏循环保持稳定时皮肤微循环灌注的变化情况以及比较羟乙基淀粉和乳酸林格液对皮肤微循环的影响。
方法:30名拟行择期腹部大手术的病人被随机分为两组。手术期间,HES组(n=15)病人的液体治疗以羟乙基淀粉(HES 130/0.4)为主,RL组(n=15)则完全使用乳酸林格液行液体补充。液体治疗方案自病人入室后开始实行,直至手术后2小时病人离开麻醉后恢复室为止。液体治疗的目标是维持病人的中心静脉压(CVP)在8—12mmHg和平均动脉压(MAP)在60—80mmHg。研究设置7个观测时间点,分别是病人进入手术室(基准点,T0)、麻醉诱导插管后(Ti)、手术开始(T1)、手术开始后60分钟(T2)和120分钟(T3)、手术结束(T4)、术后2小时(T5),我们使用激光多普勒灌注成像仪(LDPI)测量两组病人前额皮肤固定区域的微循环灌注量。
结果:RL组病人研究期间输入RL液4557±664ml,HES组输入了2070±319ml RL液和1657±242ml HES液。研究期间,两组病人的血流动力学和氧合情况(PaO2.PaCO2)保持稳定,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与术前的基准值相比,两组病人的微循环灌注量都出现明显下降,RL组在T5时刻的灌注量较基准值下降了约46%,HES组则下降了约43%。研究期间,两组病人各时点的皮肤微循环灌注量变化比较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结论:围术期宏循环保持稳定,而前额皮肤微循环灌注却出现明显下降。胶体液相对于晶体液并不能明显改善手术病人的皮肤微循环灌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