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三峡库区腹心地区黄褐斑的流行病学调查,了解三峡水库成库后本区域黄褐斑的发病特点、易感因素、主要中医证型等,为增进三峡库区腹心地区黄褐斑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制定“黄褐斑流行病学调查表”,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万州区人民医院、三峡中心医院、万州区第五人民医院、万州区妇幼保健院五家医疗机构皮肤科及美容机构就诊的205例黄褐斑门诊患者,获取其发病年龄、性别、受日晒情况、睡眠、饮食、皮肤类型、皮损分布、伴随症状等临床资料。选择正常人对照组80例,采用同样的调查表记录对照个体的资料。所有数据输入EXCEL进行汇总,由SPSS13.0软件完成统计分析。[结果]1.205例黄褐斑患者在性别分布上,男女比例约为1:8.32;在年龄分布上,30~40岁91例,占40.49%。2.统计分析表明,有统计意义的发病因素是日光、妊娠、情志及压力、化妆品使用、合并妇科疾病等。3.因日晒诱发或加重(阳性)者占60.98%。4.与妊娠相关者108例,占59.02%;长期口服避孕药19例,占10.38%;存在妇科疾病者123例,占67.2%。5.认为无压力者84例,占40.98%,感到有压力121例,占59.02%。6.长期使用美白换肤或修饰类化妆品者117例,占57.07%。7.睡眠不佳(每日睡眠时间少于6h)者113例,占55.12%。8.偏嗜辛辣或肥甘129例,占62.93%。9.患有内科疾病182例,占88.78%。10.有家族史27例,占13.17%。11.患病时间在3年以上的病人总数最多,占34.2%。12.大部分患者皮疹好发部位依次为颊部、颧部,蝶形型黄褐斑最多。13.患者的皮肤类型依次为干性>混合性>油性>中性>敏感性。14.从辨证分型来看,肝气郁结型仍为最常见证型占47.32%,脾虚湿阻型居次之,占23.90%,但各型患者多有“湿”的表现。[结论]1.三峡地区腹心地区黄褐斑患者女性高于男性,且以青中年居多。2.与该地区黄褐斑发病密切相关的因素有日光、妊娠、情志、化妆品使用等。3.蝶形型黄褐斑最常见。4.本地区黄褐斑的主要中.医证型以肝气郁结型、脾虚湿阻为主。5.挟湿为该地区黄褐斑的特征表现,6.本地区黄褐斑患者应注意防晒、调理情志及正规祛湿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