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末起,我国的休闲农业逐步萌芽,发展至今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亮点之一。休闲农业不仅具备增大农村就业容纳量从而提升农民收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打造生态美丽新农村、扩展农业多样化功能从而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的功能,能够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同时,融合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于一体的休闲农业,作为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新业态,其“绿色”导向有利于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居民生活方式、顾客消费模式的绿色化转变,有助于构建生态型产业经济。然而,我国的休闲农业虽拥有坚实的产业基础与广阔的消费市场,作为朝阳产业前景大好,却因起步晚、发展慢而面临困境。四川省郫县作为我国“农家乐”发源地,拥有发展休闲农业的坚实基础,开创了休闲旅游在我国西南区域发展的先河。“上风上水”的地理环境与“成都市后花园”的区位优势,让郫县发展休闲农业具备必要性与可行性。但是,由于转型升级滞后,郫县的休闲农业发展在效率提升、功能优化、人气集聚方面遭遇瓶颈,难以担任转型产业、振兴农业,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共同发展之大任。本文立足郫县,针对其休闲农业发展效率进行研究,借以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分析了郫县休闲农业发展效率的影响因素,而后借助数据包络分析法(Date Envelopment Analysis:DEA),选择了人力、物力、财力3个投入指标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2个产出指标,再对选取的13个郫县休闲农业示范点进行了相对效率分析、差额变量分析和超效率分析。结果表明,郫县休闲农业示范点呈现整体技术效率偏低,投入产出效率低、整体上规模无效的特征。然后通过主客观结合的方式对郫县休闲农业发展效率水平进行简要评估与分析。最后,结合对于13个示范点的实证结果分析,立足郫县县情,从优化人力、财力、物力三项要素投入的角度,探索性地提出郫县提升休闲农业发展效率的对策与建议,并立足社会经济新形式背景,提出“互联网+”与“养老+”的建议,为我国其他类似地区的休闲农业发展效率提升提供借鉴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