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动及地铁振动下博物馆楼层波特性研究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okliz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地震多发国家,地震造成文物受损的事件屡出不鲜。此外,城市轨道交通引起的振动对博物馆文物的长期影响不容小觑。因此,迫切需要降低地震动和地铁振动对馆藏可移动文物的不利影响。为解决上述问题,获得地震动和地铁振动影响下直接作用于文物的由博物馆结构楼层波特性十分必要。本文首先建立了四川某三层框架结构博物馆有限元模型,采用符合场地土条件的地震波和实测地铁波进行激励,得到两种激励下楼层波在该博物馆内的分布特性。然后通过建立水平隔震支座和三维隔振支座有限元模型,研究了博物馆结构水平隔震和竖向隔振后楼层波的变化规律。最后,结合楼层波在博物馆内传递规律,对楼层波特性影响因素进了定量研究。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如下:(1)利用SAP2000建立博物馆有限元模型,按照场地土条件选取4条地震波和4条实测地铁波,进行时程分析。提取不同楼层的楼层波加速度时程,并对其进行傅立叶变换,得到楼层波频谱曲线。结果表明,地震作用下楼层加速度峰值随着楼层数增加而增加,楼层波频谱的谱型取决于主结构的自振频率。地铁波作用下,楼层峰值加速度随着楼层数增加而减小,但结构顶层峰值加速度反向增大。楼层波频谱峰值坐落在输入地铁波的卓越频段内,高频处的振动衰减快于低频处。(2)建立水平隔震和竖向隔振博物馆模型。获取博物馆水平隔震和竖向隔振后楼层波时程特性,并进行傅立叶变换,研究楼层波频谱特性。对比隔震结构的楼层波频谱分布特性,提出了不同周期文物在博物馆中的布置方案。分析表明结构隔震后加速度峰值较输入地震波幅值降低了 50%,上部结构各楼层加速度差别微小。结构隔震后楼层波频谱最大波峰处对应频率下降了 60%~70%。结构竖向隔振效率在70%~80%之间,与原结构相比各楼层竖向峰值加速度下降了 50%。隔振结构楼层波频谱的高频成分衰减快于低频成分。(3)在四川某三层框架结构博物馆的基础上对楼层波特性影响因素展开参数研究。选取新的博物馆楼层数为2层至5层,并选取新的博物馆楼层跨度为4.5m,6m,7.5m和9m,研究在不同参数下楼层波在博物馆内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随着楼层数增加,同一楼层号处的楼层加速度峰值具有显著区别。楼层波卓越频率的分布随着楼层数改变显现出新的规律。不同跨度的博物馆结构各楼层动力放大系数分布比较离散。随着跨度增大,楼层波频谱曲线发生一定规律的移动。
其他文献
对地下结构横向抗震分析中的等效反应加速度法进行综合分析。首先结合算例,以动力时程法为基准,全面评价了等效反应加速度法的适用性;进而深入分析其误差来源,并做针对性改进优化
生态课堂是以生态学的视野关注课堂中的每一个生态元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老师、环境三者和谐共处,形成一种动态平衡的关系,构建适合学生数
作为企业发展壮大、实现“多元化”和“全球化”的重要途径,产融结合的健康发展一直备受理论和实务界的关注。2015年的“互联网+”计划指出要“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
只有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修养,才能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使教师不断学习和更新各方面的知识,切实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改进教学方向和形式,积极探索新的教育策略和教
文章在分析国外发达国家住房保障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合肥市住房保障制度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对合肥市住房保障制度的完善提出了相关建议。
建筑电气施工关系到建筑物投入使用后的用电安全,因此加强施工技术环节对于提高建筑电气施工水平,强化建筑施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二《物理》课本第十二章 ,新增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一节 .现将本节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引入 ]实验 1 :把一个乒乓球放在倒置的漏斗中间 (图 1 ) ,向
在惠达,藏着一笔无法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它也许不一定能表现为公司的盈利能力,但它的探索正在为中国经济的崛起留下社会财富。不过,所有的公司都要为它的股东、为它
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下称《规划》),我国城镇化目标是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
作为刑事诉讼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不起诉制度牵涉国家权力的运用和当事人权益的保障等多个领域,故反思其基本价值诉求甚为必要。该制度的价值诉求主要围绕正义价值开展,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