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种p多样性描述的是不同群落间物种组成的相异程度,系统发育p多样性包含了物种间的系统发育信息,对传统的物种p多样性不能提供的物种间亲缘关系上的相异程度信息进行了补充,为群落生态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系统发育β多样性与传统的物种p多样性的结合,有利于全面了解群落构建机制。本研究以古田山24ha森林样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模型模拟不同生态学过程下的群落,分析不同尺度下物种和系统发育p多样性指数的距离衰减效应,揭示古田山样地植物群落的构建机制。本研究涉及的四种生态学过程为,随机过程、生境过滤、扩散限制、生境过滤和扩散限制共同作用。采用四种模型模拟以上生态学过程作用下的群落,分别是:同质性泊松模型(Homogenous Poisson process)表示随机过程产生的群落结构;异质性泊松模型(Heterogeneous Poisson process)表示生境过滤作用下的群落结构;同质性托马斯模型(Homogenous Thomas process)表示扩散限制控制的群落结构;异质性托马斯模型(Heterogeneous Thomas process)表示生境过滤和扩散限制共同作用下的群落结构。在不同取样尺度下,将实际观测的物种以及系统发育β多样性,分别与模拟群落的物种及系统发育p多样性的结果进行比较,并通过AIC方法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古田山样地群落的物种及系统发育多样性,存在明显的距离衰减格局;(2)生境过滤和扩散限制共同作用,可以更好的解释物种p多样性维持机制;(3)系统发育p多样性维持机制运用不同指数,得到不同的结果:根据最近邻体指数(Dnn)的结果,我们推断生境过滤和扩散限制共同作用在维持古田山样地群落系统发育p多样性中起主要作用;根据平均成对指数(Dqw)表明,在20m×20m尺度上,生境过滤和扩散限制共同作用对群落系统发育p多样性解释得最好,但随尺度增大,即40m×40m和50mx50m尺度上,生境过滤是解释群落系统发育结构的主要过程。系统发育β多样性与物种p多样性的格局都表明了生境过滤和扩散限制在古田山常绿阔叶林生物多样性维持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