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研究了结构损伤识别的两步法,将结构损伤识别分为两个步骤进行分析,包括结构损伤定位和结构损伤程度估计。在此基础上,考虑到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的结合,基于ANSYS的二次开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了结构损伤识别的两步法,将结构损伤识别分为两个步骤进行分析,包括结构损伤定位和结构损伤程度估计。在此基础上,考虑到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的结合,基于ANSYS的二次开发功能编程实现了可应用于实际结构的损伤识别程序。
首先,研究了结构损伤定位方法,详细介绍了利用频率,振型,模态保证准则,曲率模态和模态应变能等方法进行结构损伤定位的理论基础。以一个简支梁结构为对象,并考虑实际测试工作中不可避免的噪声和干扰因素,对上述方法进行了仿真研究,重点考察了曲率模态方法和模态应变能方法的损伤定位能力和抗噪声干扰能力。经过分析比较,模态应变能方法具有更好的损伤定位能力和抗噪声干扰能力,能够完成在一定水平噪声下对梁结构损伤定位。
其次,详细研究了利用基于模型的结构参数反演方法进行结构损伤程度识别的理论,分别应用结构振动固有频率和模态振型作为特征量,构造其灵敏度矩阵,再反演结构物理参数进行损伤程度识别。对于对称结构损伤识别问题,应用频率方法和振型方法综合指标解决。考虑到理论方法的工程应用,针对实现过程中存在的若干数值问题,采用算例进行了仿真研究。
在上述理论研究基础上,采用ANSYS参数化设计语言——APDL(ANSYS Parameter Design Language)编写了结构损伤识别程序,应用到简支梁结构仿真计算过程中,得到不同损伤程度、不同损伤位置、不同噪声水平水平下的结构损伤程度识别结果。
其他文献
目的 探析有创机械通气在重症急性左心衰患者中应用的抢救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10月~2019年5月收治的重症急性左心衰患者100例为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无创机械通气,观
氧化锌避雷器(MOA)以其保护特性好、通流容量大、动作可靠及维护简便等优点,成为保护交流电气设备免受雷电过电压和操作过电压损害的重要设备。然而MOA长期遭受天气、温度、雷击、操作过电压及内部受潮等因素的作用趋于老化,严重时可能导致保护功能失效,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因此,为预防MOA的运行事故,对其绝缘状况进行在线监测意义重大。本文在分析MOA绝缘在线监测技术现状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基于虚拟仪器
目的 分析探讨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针刺疗法结合耳部穴位贴压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于2018年6月~2019年5月期间本院接收治疗的周围性面瘫患者中,采用数字随机法抽选出40例作
本文应用塑性铰线法针对几种不规则边界的薄板进行了塑性极限的分析工作,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第一章,主要阐述了结构塑性极限分析的研究现状,概述了论文的主
随着电力市场改革的深入,各市场成员以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为原则平等参与到市场运作中,因而安全问题异常突出。如何在电力市场条件下实现系统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协调成为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安全性定价思想是通过安全价格的导向作用,激励参与者积极维护系统安全。已有的安全性定价模型着重考虑系统失稳损失成本,对采取紧急控制措施后的系统恢复过程及恢复成本研究不够深入。针对故障后给定紧急控制措施(主要是切机和切负荷)条
目的 探究于脑梗死合并高脂血症治疗中采用臭氧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2017年4月~2019年4月本院住院部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8例作为观察对象,依据电脑随机分组模式均分为对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联合肾上腺素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感染性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本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间收治64例急性感染性喉炎患儿作为实验对象分两组,分别采用布地奈德
微电网是综合利用各种分布式能源的新型组网形式,与公共电网互为补充。作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微电网逐渐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关注。逆变器是微电网的核心部件,微电网的控制主要集中在对逆变器控制上,因此对微电网逆变器的控制是本文的研究重点。微电源逆变器的控制方法主要有三种:下垂控制、恒压恒频控制、恒功率控制。目前微电网逆变器控制采用最多的是下垂控制。下垂控制模拟了同步发电机的下垂特性,使微电网具有调频功能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交通运输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速铁路因其具有运输能力大、污染小等优点而受到广泛的推进,截至2015年初,我国铁路运营里程已达11.2万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