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镁锂合金作为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具有较高的比强度、比刚度、优良的电磁屏蔽能力等优异性能,在航空、航天、电子、军事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镁锂合金的耐蚀性差是限制镁锂合金广泛应用的关键因素。基于对合金表面处理本质的理解,我们首次提出利用改进的微弧氧化技术对镁锂合金进行表面处理,以期在镁锂合金表面获得具有良好耐蚀性、耐磨性以及与合金基体结合牢固的微弧氧化膜层。通过简单电解液初选与正交试验优化,开发出适宜镁锂合金微弧氧化的高效、无氟环保型电解液(多聚磷酸钠6g,六偏磷酸钠0.9g:氢氧化钠4.5g;三乙醇胺15mL;蒸馏水1.5L)。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工艺参数对氧化膜的生长过程、厚度、微观结构及耐蚀性能的影响。确定了较佳的工艺参数:电流密度:5 A/cm2、氧化时间:8 min、频率:2000 Hz,占空比:15%。研究了低锂含量镁锂合金在添加和未添加TiO2纳米粒子的复合磷酸盐电解液中的微弧氧化过程。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分析(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动电位极化(PDP)以及电化学交流阻抗(EIS)等测试手段研究了TiO2纳米粒子对微弧氧化膜的宏观、微观形貌、组成以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TiO2纳米粒子后,微弧氧化膜的颜色由白色变为蓝色,与白色氧化膜相比,蓝色膜具有更少的结构缺陷和更为均一的微观结构,并且合金的耐蚀性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研究了高锂含量LAl41合金在碱性复合磷酸盐电解液中的微弧氧化过程。通过氧化过程中电流密度和电压变化规律的分析研究了LAl41合金表面微弧氧化膜的生长动力学;利用SEM、XRD、XPS、PDP以及EIS等测试手段分析了微弧氧化膜的组成、结构以及电化学性能;并对微弧氧化机理进行了初探。结果表明:LAl41合金的微弧氧化过程分为初级阶段,阳极氧化阶段,过渡阶段和微弧氧化阶段;LAl41合金表面的微弧氧化膜主要由方镁石型氧化镁,基体的β相固溶体和含磷的无定形相组成;经过微弧氧化后合金的耐蚀性能得到了显著提高,其中对合金起主要保护作用的是氧化膜的内部致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