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转型期是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的30多年,中国社会在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这一时间段的划分。社会转型期执政党意识形态引领研究是通过分析社会转型期社会意识形态与执政党意识形态的发展现状、疏理社会转型期执政党意识形态的发展脉络、分析社会转型期执政党意识形态的创新和发展,从而总结执政党意识形态实现引领的经验,阐述了执政党实现引领的条件选择和平台建构。论文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阶级分析法、多学科综合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历史分析法等,从历史到现实、从深度到广度、从历史到逻辑,全方位、多层次、多视角研究了社会转型期执政党意识形态的引领,创造性地总结了社会转型期执政党意识形态继续实现引领的条件和平台构建。在复杂的社会发展进程中有效地贯彻我国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实现最大程度的社会认同,贯彻执政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增强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基础,使执政党的科学发展、民主执政、利益表达与诉求以注重人的价值为出发点来构建社会和谐。论文除绪论和结论外,共分为五章。绪论主要阐述论题的学术背景及其理论与实际意义、相关概念界定、研究综述、基本思路和主要方法等内容。第一章主要研究社会转型期社会意识形态与执政党意识形态的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分析了社会意识形态与执政党意识形态的关系,论述了执政党意识形态在社会转型期的创新与发展以及其实现引领的必然性与重要性。第二章主要研究中国当代执政党意识形态的创新和发展。从社会转型期执政党意识形态创新内容、宣传形式和创新模式分析了新世纪以来中国执政党意识形态的进一步发展,指出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转型期我国执政党政党文化的创新;建设和谐型意识形态是当前执政党意识形态新的目标指向,和谐社会是我国执政党意识形态发展的现实的社会理想。第三章主要论述社会转型期执政党意识形态引领的经验。分析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发展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执政的历史经验。解析了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如何指导我国执政党意识形态建设。概括总结了今后执政党实现对意识形态的绝对领导权、统治权和有效把握的落脚点是坚持执政党思想建设的系统化、科学化发展、坚持关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推进执政党的现代化进程。第四章阐述了社会转型期执政党意识形态实现引领的条件选择。从执政党的执政基础和自身建设,从社会、个人发展、执政党政治理想与政治现实方面论述了执政党意识形态继续实现引领、实现广泛政治认同的条件,着重指出执政党意识形态应力求使人们精神生活有序化、合理化,具有归属感。第五章主要论述社会转型期执政党意识形态引领的平台建构。从六个方面解析执政党意识形态实现引领的发展建设理论,即正确定义中国现实的社会主义,构建执政党意识形态的解释平台;构建执政党意识形态引领的现实基础平台;构建知识分子在执政党意识形态建设中的发展平台;构建新社会阶层价值观趋向共享价值的发展平台;构建执政党政治价值观向国家主导意识形态平移的平台;努力实现国家公共管理中的公共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