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一直增长缓慢,这制约了居民的消费水平,影响了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同时使我国生产-消费结构偏向失衡,不利于经济持续发展。面对这些问题,国家正式提出2020年居民收入倍增目标,居民增收问题开始受到广泛关注。而在其它国家的长期实践中,有针对性的产业结构合理化调整一直是促进居民收入增长的源动力。本文恰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以居民增收为目标,对产业结构的评价和调整方法展开研究。文章首先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总结,在肯定这些理论具有重要意义的同时,指出以往的产业结构评价和调整多数以经济增长为目标,提出应该专门以居民增收为目标建立一套产业结构评价和调整体系。随后,文章分别对居民收入、产业结构、投入产出模型的概念和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之上进行重点章节的研究。全文的重点集中在三、四、五章。第三章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将居民收入与产业结构联系起来,并找到两者之间的定量关系,定量关系式显示劳动者报酬分配比例、物料投入产出率、产出总量及其构成项是产业结构层面影响居民收入的最直接因素。以第三章为前提,第四章首先基于居民增收提出了一套新的产业结构评价准则,而后在增加值构成、物料利用、产值总量、产出内部构成四个层面挑选了劳动者报酬分配比例、营业盈余分配比例、生产税净额分配比例、物料投入产出率、产值额、产值增长率、低中间使用部门产值比例、资本形成率、最终消费比例、净流出比例十个指标建立产业结构评价指标体系,并给出了评价方法、比较对象和产业分类标准。为了找到产业结构调整的切入点,第五章阐述了如何使用灰色关联分析法为居民收入在产业结构层面的影响因素进行重要性排序;由于分析需要,须对投入产出表数据进行纵向递推,第五章随后给出了推导原理及过程。在文章的最后,选取吉林省为个案研究对象,利用第四章建立的产业结构评价指标体系,和第五章提出的灰色关联法、投入产出表递推法对吉林省产业结构进行评价和调整。通过将吉林省与黑龙江、辽宁、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州及全国进行比较发现,吉林省产业结构在增加值构成、物料利用、产值总量及产出内部构成四个方面均存在一定问题。在对吉林省投入产出数据进行纵向拓展以后,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确定劳动报酬分配比例、中间使用、净流出为第一产业居民收入主要影响因素;最终消费、中间使用、物料投入产出率、劳动者报酬分配比例是第二产业居民收入主要影响因素;资本形成、净流出、最终消费是第三产业居民收入主要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产业结构调整建议,以促进当地居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