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最高的生态系统,是人类和经济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宝贵自然资源,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而城市湿地作为城市周边地区的一个生态交错地带,具有很强的敏感性,功能上具有特殊性,系统上具有不易恢复性,所以城市湿地的保护和开发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有了一些积极探索。城市湿地公园作为一种新的城市湿地保护和开发模式在世界各国得到了成功的运营。但是我国湿地公园及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不断的研究和探索。本文从理论到实践,由宏观到微观,对城市湿地公园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多层次的研究,主要讨论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对湿地、湿地公园、城市湿地公园的概念及现状等展开研究,包括湿地的定义、湿地的类型、湿地的主要功能,湿地公园建设的意义,城市湿地公园的类型及景观特点等,分析了国内外湿地公园建设经验,指出我国城市湿地公园存在择地不科学、设计雷同、剥夺物种生命、生态风险加剧、忽略教育科研等五大误区。其次,从理论上研究城市湿地公园的景观规划,讨论了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方法、规划程序、规划内容,认为城市湿地公园规划应立足于湿地自然资源的保护,坚持可持续的发展观,综合运用生态学、景观学、游憩学等基本理论,科学处理保护与发展的辩证关系,通过新颖、独特的构思和科学合理的布局,在景观分区、水系组织、岸线设计等方面营造富有特色的湿地景观,从而创造生态系统稳定、景观特色鲜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湿地公园。指出城市湿地公园规划的总目标:加强城市湿地保护,有效地遏制城市建设中对湿地的不合理利用现象,维护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特性和基本功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城市湿地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和休闲游乐等方面所具有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实现城市与湿地的和谐共处、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再次,以常熟尚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为例,对城市湿地公园进行实践性的规划研究。通过对尚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进行的大量调查研究,对尚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景观资源作出科学分析,以为尚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水面辽阔,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文化景观资源。尤其是核心景区有池杉(TaxodiumUscendens)、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水杉(MetasequoiaGlyptostroboides)、柳树(Salix Babylonica)、玉兰(Magnolia denudata)、香樟(Cinnamomum Caphora)、枫树(Liquidambar formosana)等较具观赏与生态价值的人工林,水生植物众多,如荷花(Nelumbo nucifera)、芦苇(Phragmitescommunis)、睡莲(Nymphaea tetragona)等,湖区现汜录到的鸟类有89种,其中国家级、省级保护种类15种,鱼类39种,两栖爬行动物15种,包括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虎纹蛙;根据尚湖湿地生态资源和环境现状,将尚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规划为“两带、四圈、六区”的总体布局;对尚湖国家城市湿对公园的特色景观作出精心规划,涉及湿地培育、湖甸烟雨、湖光洲岛、植物观赏、科普展示等五大部分,通过芦雪摇浪、香林花语、水上森林、湿地迷宫、风荷流香等特色景观,将尚湖打造成物种丰富、景观多样的湿地大世界,成为以湿地保护为主要内容,以湿地生态系统为主要景观资源的湿地自然保护区,最终成为全国知名的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全国生态旅游精品、常熟市及太湖旅游体系中的龙头景区,成为常熟又一张璀璨夺目的城市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