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太赫兹探测物理及器件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anital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赫兹波(THz)探测是太赫兹物理及其应用领域的重要基础研究内容,太赫兹波探测技术在成像、遥感、安检、生物医学和通信等领域的日益发展对高性能太赫兹探测元器件研究提出了更高要求。室温工作、快速响应、探测灵敏度高,便于大规模阵列集成的太赫兹探测技术是目前太赫兹领域亟需发展的方向。本文围绕太赫兹波探测物理,提出了一种室温下的新型光电导性物理机制,并进一步导出了基于此机制室温下高性能太赫兹探测的理论模型。通过摸索半导体器件制备工艺,分别基于窄禁带半导体碲镉汞(Hg Cd Te)和铟镓砷(In Ga As)材料制作出了相应太赫兹探测器件。通过搭建多个测试平台,对器件进行了太赫兹波段性能测试。本文还初步探索了红外、亚太赫兹波段的被动扫描成像,实现了多频段兼容不同类型成像探测器的被动成像。此外,本文也对基于N-Ga Sb/n-In As Sb的异质结红外光子探测器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内容和创新点如下:1.从电磁场的基本理论出发,结合亚波长金属-半导体-金属结构,提出了一种新型室温下的光电导性现象,该物理机制突破了传统带间跃迁、带内跃迁、杂质能级跃迁产生光电导率的限制,使得高效率低能量光子探测成为可能。2.基于窄禁带半导体碲镉汞(Hg Cd Te)材料,实验上制作并测试了不同尺寸金属-半导体-金属结构在不同入射电磁波频率下的光电导性,验证了室温下,由低能量光子所产生的光电导性机制。3.基于本文所提出的室温下光电导性机制,进一步导出了该机制用于太赫兹探测的物理模型。利用COMSOL和HFSS等软件对器件进行了相关定性和定量模拟计算。探索了窄禁带半导体Hg Cd Te和In Ga As器件制作工艺,制作出了基于该两种材料的太赫兹波段探测器件。4.搭建了器件性能测试系统,利用雪崩二极管源(IMPATT)等测试了器件响应性能。利用傅里叶光谱仪(FTIR)测试了器件在太赫兹波段频谱响应特性。获得了Hg Cd Te太赫兹探测器在太赫兹波段等效噪声功率(NEP)和探测率(D*)等参数,器件性能优于其它常用室温类型太赫兹探测器2-3个数量级,MCT器件响应时间至少优于1μs。5.初步探索了红外、亚太赫兹波段被动成像,利用摆镜扫描的被动成像系统,兼容不同类型的探测器(商用Ga As P-N结94 GHz探测器、商用热电堆探测器、自制Mn1.56Co0.96Ni0.48O4(MCN)测热辐射计和氧化钒(VO2)测热辐射计),实现了从红外波段到亚太赫兹波段的被动扫描多频段成像。6.初步探索了N-Ga Sb/n-In As Sb异质结红外光子探测器,实验制作并测试了器件在不同偏压,不同温度下的频谱响应,该器件表现出了基于Ga Sb吸收和In As Sb吸收的近、中红外双色室温光子探测性能。
其他文献
对于高精度航天器的姿态控制而言,星上的高速运动旋转部件(如飞轮、陀螺等)引起的抖动已不能忽略,这些特性已成为影响卫星稳定度和抖动指标的关键因素,必须采用隔振措施来减弱
采用XRD和FT-IR表征方法,成功制备了羟基化g-C3N4.通过SEM和DRS表征发现羟基化g-C3N4均匀分布在BiOXs表面,且禁带宽度得到改善,异质结构筑成功.采用制备的光催化剂对20 mg/L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国内电力设计行业涉足印度发电工程日益增多。本文对比了中印电力标准中水处理系统的设计要求,对两国工程设计标准的异同进行了总结,为国内后续开展的印度发电工程水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