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民工政治参与困境分析及路径选择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jhyyx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大部分不发达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农民开始大规模的向城镇迁移,由此形成社会主义特有的声势浩大的“民工潮”。这是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必然现象,并随着改革开放的一步步深入,尤其是市场经济经济体制及所有制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农民工引起的社会问题日益复杂,影响日益增大。“农民工”是我国特有的一个社会群体,他们是农村农民身份和城市职业身份的相结合。正是这种特殊的结合导致了农民工的弱势地位,使得他们难以充分发挥任何一个社会身份赋予的权力,一方面,他们身在城市,扮演的社会角色是城市劳动者,但是由于其特殊的身份结合,他们在城市的政治权利、经济权利等都受到一定的限制,生活在城市的边缘;另一方面,他们生在农村,从出生的那一刻就被赋予农民的社会身份,这是他们无论走在哪里都无法摆脱的社会属性。正是这种特殊身份与职业的结合让他们处于城市的社会边缘。这样一个数量庞大的社会群体,他们是否参与政治以及其政治参与情况的好坏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稳定紧密相连。因此,本文是笔者在经过大量阅读、思考后把农民工做为研究对象,试图深入分析农民工政治参与面临的现实状况及其制约因素,并在农民工政治参与面临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对策,以期能够对解决我国农民工有序政治参与起到切实有效的作用,从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证社会的和谐稳定本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这篇论文的形成做一个理论铺垫,着重介绍了农民工政治参与的研究背景,意义及研究方法等,并对前人的研究成果做一个简短的研究综述;第二部分对文章的主要概念进行界定,并指出农民工政治参与的特殊性及其重要意义;第三部分主要论述了农民工政治参与的现状;第四部分着重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对农民工在政治参与过程中面临的困境进行深入的分析;第五部分是建立在前四部分的基础上,提出促进农民工政治参与的可行性路径,以期对农民工政治参与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第六部分为本文的结语部分。
其他文献
我的毕业作品《田园温度》,用雕塑构造的手法将纤维材料和木质这两种元素结合,运用未经加工的原材料纤维全手工制作成的。这可能在雕塑作品中比较少用到,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我觉得纤维材料其实有它特有的肌理、色彩美感与视觉张力,而且可以通过多种塑造手法实现对空间的占领,用于雕塑创作。而传统木制农具与纤维材料都易触发人们内心的温情,所以我采用纤维和木质来呈现这组雕塑作品,让观者感受到温暖与亲和力。  我一直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