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聋哑学校“普适化”体育教学内容、体育锻炼项目匮乏且缺少具有补偿性的锻炼手段,加之聋哑女生自身的生理性缺陷与性别弱势等因素使其身心健康问题尤为突出。因此,开发符合聋哑学生身心特点、对机体缺陷有补偿与康复功能的健身锻炼资源,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是目前亟待研究的课题。运用文献资料法,根据聋哑学生身心特点,提出“身体功能锻炼”概念,开发对机体缺陷有补偿与康复功能的健身锻炼手段。采用实验法、心理量表评定法和数理统计法,以32名高一年级聋哑女生为研究对象,进行12周干预实验,对照组(16人)采用常规锻炼方式;实验组(16人)实施身体功能锻炼,探讨身体功能锻炼对聋哑高中女生体适能与情绪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武汉市某聋哑学校专职体育教师匮乏,学生课外锻炼有效时间短、可选择项目少且缺乏相应指导;聋哑学生由于听觉障碍等原因,易产生紧张、抑郁和精力不佳等不良情感状态,不利于体育学习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2)遵循身体功能锻炼目标的定向性、手段的有效性和负荷的适宜性原则,结合聋哑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体育学习特异性,优化选取对机体缺陷有补偿和康复功能的7类、共27个锻炼手段,并设计制定了12周的身体功能锻炼方案。(3)干预后,实验组聋哑高中女生仰卧起坐、肺活量和坐位体前屈3项成绩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身体功能锻炼对促进聋哑高中女生体适能发展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课外健身锻炼。组内对比,实验组聋哑高中女生仰卧起坐、肺活量、800米和坐位体前屈4项成绩在干预后有显著提高,说明12周的身体功能锻炼对聋哑高中女生体适能水平有明显提高效应。(4)实验组聋哑高中女生紧张、愤怒、抑郁和精力4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而慌乱、疲劳和自尊3项指标有所改善,但差异未到达显著水平。说明身体功能锻炼手段的有效运用,有助于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对良好情绪状态的形成具有积极效应,验证了实用且个性化的身体功能锻炼有助于提高聋哑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并提出建议:加强“特教生”健身锻炼方法的研究力度,促使他们掌握实用、有效的健身锻炼方法与手段,为其形成终身体育意识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