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新闻语篇非结构衔接手段对比研究

来源 :湖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07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韩礼德和哈桑出版《英语的衔接》一书,并创立了衔接理论以来,衔接理论就一直受到语言学界的关注。衔接被看作是生成语篇的必要条件之一,所以它在语篇研究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衔接手段作为篇章研究的重要对象之一,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目光。尤其在近些年中,衔接手段的对比研究在对比语言学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并推进了翻译、语言教学等领域的发展。本文以英汉新闻语篇为语料库,对英汉语中的非结构衔接手段进行对比研究得出结论,并试图从新闻语言的特点、英汉语言的差异以及中西思维模式的差异对结论进行解释。 本文从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光明日报和人民日报的官方网站上选取了英汉各十篇新闻语篇构成语料库。本文从两个方面研究了英汉新闻语篇的衔接手段:(1)语法衔接;(2)词汇衔接。语法衔接主要是通过统计各个语法衔接手段的出现频率来说明英汉新闻语篇的语法衔接手段的异同,并用大量的语料进行说明;词汇衔接主要是通过对样本个体的比较分析来说明英汉新闻语篇的词汇衔接手段的异同。 研究结果显示英汉新闻语篇既有相同的衔接特征也有明显的差异。由于新闻语料的特点,英汉新闻语篇都用了相对较少的语法衔接手段,较多的词汇衔接手段。其不同点主要表现在:(1)英语新闻语篇大量使用人称照应手段和衔接照应手段;(2)汉语新闻语篇在词汇衔接方面较多的使用词汇重复手段,英语语篇较多使用同义词和搭配手段。 由于新闻文体的特殊要求,英汉新闻语篇对语法衔接手段应用较少。而中西思维模式的差异在语言中表现为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英语重显性汉语重隐性等特点使得英语新闻语篇大量使用人称照应手段,衔接照应手段,同义词和搭配手段;汉语新闻语篇大量使用词汇重复手段。
其他文献
美国人民追随自由与民主的步伐贯穿美国历史始终,从未停止过;在文学领域,这一传统也延续下来,不同的是,文学表达是隐晦地、无意识地进行的。本文采用社会一历史批评和心理分析的批
本文旨在以Reiss的文本类型理论为视角,以2012年莫言诺奖演讲稿为研究对象,探讨如何在学术演讲辞的翻译中再现原文的艺术特征与美学效果。  学术演讲,顾名思义,是指介绍科学研
本文在论述基于任务的语言测试其相关理论成果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在任务型评价中影响任务难度的因素,在Skehan(1998)任务难度的框架下,对不同类型阅读测试任务的任务表现及任务
现代认知心理学家认为:人们认识事物时往往先把被认识的对象进行分类,以便寻找其 中同与不同的特征,因而分类学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础科学,而分类的方法则是人们认识世界 的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