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钽金属具有高密度、高熔点、耐腐蚀、加工性能好等优点,在电子、化工、航天航空等领域应用广泛,但其价格昂贵。工程中常用钽-钢复合结构,既能发挥钽的性能优势,又可降低生产成本。本文针对钽与钢物理化学性能差异大,易于产生脆性金属间化合物易致焊接开裂这一问题,设计、制备出Zr-Ti-Cu-Ni和Ni-Cr-Fe-Si-B非晶钎料,在分析钎料性能基础上,用之对Ta-2.5W/0Cr18Ni9和镀镍0Cr18N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钽金属具有高密度、高熔点、耐腐蚀、加工性能好等优点,在电子、化工、航天航空等领域应用广泛,但其价格昂贵。工程中常用钽-钢复合结构,既能发挥钽的性能优势,又可降低生产成本。本文针对钽与钢物理化学性能差异大,易于产生脆性金属间化合物易致焊接开裂这一问题,设计、制备出Zr-Ti-Cu-Ni和Ni-Cr-Fe-Si-B非晶钎料,在分析钎料性能基础上,用之对Ta-2.5W/0Cr18Ni9和镀镍0Cr18Ni9/Ta-2.5W进行高频感应钎焊和真空炉中钎焊,研究了钎料成分及钎焊工艺对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Zr45Ti30Cu15Ni10非晶钎料的 Ts=824℃,TL=835℃,熔化温度区间 ΔT=11℃。在焊接电流15A,加热时间2s,保温时间13s的条件下,Ta-2.5W/Zr45Ti30Cu15Ni10/0Cr18Ni9感应钎焊接头剪切强度高于79.7MPa,断裂发生在Ta-2.5W母材靠近钎缝处。钎接接头母材表面发生部分氧化,钎缝外围形成圆弧形钎角;钎缝与母材结合良好,钎缝组织由(Fe,Cr)固溶体树枝晶、Cr2Ta、Ni2Ta、Cr2Zr、Cu3Ti及少量Fe5Ta3化合物组成。镀镍0Cr18Ni9/Zr45Ti30Cu15Ni10/Ta-2.5W钎焊接头,钎缝中Fe元素含量降低,(Fe,Cr)固溶体含量减少。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随着钎焊保温时间的增加,0Cr18Ni9母材向钎缝中的溶解量增加,钎缝宽度增加。Ni82.5Cr7Fe3Si4.5B3非晶钎料的 Ts=1002℃,TL=1031℃,△T=29℃。在加热电流 18A,加热时间3s,保温时间13s的条件下,Ta-2.5W/Ni82.5Cr7Fe3Si4.5B3/0Cr18Ni9感应钎焊接头剪切强度高于90.1MPa,钎缝与母材结合良好,结合界面平直,钎缝组织由(Fe,Cr)固溶体,NiTa2、NiTa化合物及NiSi+NiSi2共晶组成。在钎焊温度 1100℃,保温时间 5min,真空度5×10-2Pa的条件下,Ta-2.5W/Ni82.5Cr7Fe3Si4.5B3/0Cr18Ni9炉中钎焊接头,钎料填充均匀饱满,钎缝中心区由Ni2Ta+NiSi、Ni2Ta+NiTa+NiSi+NiTa2 和 NiSi+Ni3Si+NiTa 组成,钎缝与 0Cr18Ni9 的过渡区为(Ni)固溶体,钎缝与Ta-2.5W的过渡区为NiTa+NiSi;钎焊接头的剪切强度高于116.2MPa,断裂同样发生在Ta-2.5W 母材靠近钎缝处。在镀镍0Cr18Ni9/Ni82.5Cr7Fe3Si4.5B3/Ta-2.5W炉中钎焊接头中,Fe、Cr元素在钎缝中含量降低,扩散距离变短。由Fick第二定律计算得出,在Ta-2.5W/Ni82.5Cr7Fe3Si4.5B3/0Cr18Ni9炉中钎焊过程中,Si元素在0Cr18Ni9和Ta-2.5W中的扩散深度分别为50μm和30μm,B元素在0Cr18Ni9和Ta-2.5W中的扩散距离分别为60μm和4μm。
其他文献
与传统合金不同,高熵合金包含5种或者5种以上含量在5%到35%之间的组元。由于其具有高混合熵效应、晶格畸变效应、迟滞扩散效应、“鸡尾酒”效应使其具有很多优异性能从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是具有FCC结构的高熵合金室温强度较低,影响其室温及高温下的应用。本文针对细晶粒尺寸(90%冷轧+900℃/0.5h再结晶)和粗晶粒尺寸(90%冷轧+1100℃/0.5h再结晶)的(CoCrFeNi)94Ti2Al
换热器高效的热交换功能在能源、动力和气体分离系统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航天、航海、氢能、电子、电力等领域的迅速发展,换热器逐渐向更高换热效率、高强度、高耐蚀与小型化等方向发展。制作换热器所用材料从常用的铝合金和不锈钢逐渐转向高强高导铜合金。CuAgZr合金作为一种高导热、高强度的铜合金被设计制造氢催化燃烧换热器,而换热器的翅片与隔板之间的钎焊连接工艺关系到换热器的连接强度、工作可靠
灰铸铁因其良好的导热性而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制动系统中,但随着制动系统部件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中低碳当量灰铸铁已不能满足要求,因此急需研发高碳当量灰铸铁制动件,但是碳当量的升高会使铸铁的强度下降,因此需要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来提高高碳当量灰铸铁的强度。本文通过向铁液中添加钝化元素(硫、氮、稀土)的方法来改善灰铸铁组织与性能。采用正交实验与单因素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探索合金元素对高碳当量灰铸铁微观组织
结合面间的接触特性是影响机床性能的重要因素。当前的机械设备及零件表面都会有油膜存在,机械固定结合面间也会存在油膜,油膜具有一定的承载力,因此结合面间油膜刚度也将对结合面接触刚度产生一定的影响。而现有文献中基本都是对纯净无油表面进行研究,与实际情况不符,因此得到的结果会与实际结果有所差距。本文在对结合面接触特性的研究中考虑了润滑油的影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接触特性进行了研究:(1)真实加工表面轮廓
Cu-Ni-Mn合金由于具备良好的物理、机械和耐腐蚀性而被广泛应用于航空工业、石油化工、船舶制造以及挖掘等领域。由于该合金具备强烈的时效硬化特性,因此,除冷变形处理外,通常采用时效处理的方式提高合金的强度。但是加工硬化现象以及时效过程产生的析出相降低了合金的塑性和耐腐蚀性,同时,析出相还存在晶界择优析出现象,其聚集于晶界处导致合金易沿晶界发生脆性断裂,铸态合金粗大的树枝晶晶粒也影响了合金的综合性能
钨极惰性气体(Tungsten Inert Gas,TIG)增材制造是基于高温电弧对金属丝材进行局部和集中加热,并通过逐层堆焊实现成形的先进技术,已逐渐成为航空、汽车制造以及军工等领域大尺寸薄壁件制造和修复产品功能的一种高效方法。然而,由于增材过程中电弧、工件及基板之间相互作用,复杂的热力特性易形成较大的温度梯度,导致组织畸变和成形缺陷,最终对制件质量产生影响,也制约了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本文采用
随着现代工业发展对材料要求的不断提高,爆炸焊接金属复合材料以其优异的综合性能被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然而,爆炸焊接复合板在生产过程中极易由于高温高压和大的塑性变形而产生较大残余应力,直接影响复合板服役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对爆炸焊接残余应力进行测量和消除,掌握其分布规律,对于提高产品质量和结构安全稳定性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本文首先利用钻盲孔法测量了复合板爆炸焊接后的残余应力大小,并制定了消除残余
王圪堵水利枢纽工程是无定河中游的一项水沙控制工程,位于黄河一级支流无定河中游段,工程以供水、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减淤、发电和生态等综合开发效益。工程规模为大(2)型水利工程。本文针对王圪堵水库在工程建设期和试蓄水运行期间左坝肩下游坡脚出现的翻砂冒水现象,结合水位观测及地质勘探调查成果,运用三维有限元法对左坝肩土层渗透参数进行了反演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翻砂冒水的成因分析、左坝肩的渗流预测分析和左坝
超疏水/超双疏材料由于可以有效减少液体介质与固体表面的接触,在提高铝及铝合金等金属材料的耐油污、耐腐蚀性能和扩展其在自清洁等领域的应用方面效果显著。表面形貌的粗糙结构是润湿性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本课题基于超双疏材料的特点和存在问题,不借助任何含氟低表面能材料的修饰,仅通过阳极氧化结合水热技术构筑微纳米多尺度结构的复合膜在金属表面实现超双疏,在此基础上研究金属表面复合膜层的生长机制,并研究表面微纳
镁合金微弧氧化着色技术既可解决镁合金在“3C产品”(计算机类、通讯类和消费类电子产品)应用中防护性的问题,又可满足消费者对外观颜色的需求,目前关于微弧氧化着色技术研究偏重于电参数和电解液工艺调整上,对着色机理研究较少。本文采用单因素变量法,改变着色盐的种类、电解液浓度和电流密度,分析其对微弧氧化着色膜层颜色的影响,利用极化曲线和盐雾试验研究不同条件下着色膜层的耐蚀性能,并借助循环伏安曲线研究着色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