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头”、“变腹”、“改尾”——浅析莆仙戏编曲中的手法运用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yi9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戏曲是中国优秀历史文化中的璀璨瑰宝,经过了千百年的生存繁衍,推陈出新,戏曲艺术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增多,外来文艺形式大量涌入,当代青少年对传统地方戏曲已渐渐失去往日的热情,知音日渐减少。 民族的传统艺术,是我国千年文化的基础。 我是一个莆田人,又是一名音乐学专业,理论作曲方向的研究生,面对莆仙戏的现状,有一种莫名的压力,总觉得应该为莆仙戏这一古老剧种的振兴做点什么。因此,在研究生阶段就开始注意收集、研究地方戏曲音乐资料。 秉承“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的观念,两年来对地方戏曲进行了一系列的学习和研究,收获不少。这篇论文算是我对莆仙戏曲音乐学习、研究的一个总结。 本文以莆仙戏音乐的产生发展为主线,以大量谱例为例证,重点介绍莆仙戏的音乐、唱腔、曲牌及其运用特点,对莆仙戏的编曲手法进行认真、严谨的梳理,并对莆仙戏编曲手法的运用进行详细的解析,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以期能为莆仙戏音乐的继承、发展与创新,献出微薄之力。 本文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莆仙戏的产生背景,对莆仙戏的源流及其形成发展过程、以及剧目进行简明扼要的概述。 第二章:介绍莆仙戏音乐的源流和曲牌的来源,让读者对莆仙戏音乐的来源和传统有所了解。 第三章:对莆仙戏唱腔曲牌的运用形式与特点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归纳。 第四章:本章是全文的重点,笔者列出大量的谱例,详细解析莆仙戏编曲中的各种手法的运用方式,以及使用这些手法的目的和作用。 第五章:总结建国后莆仙戏音乐的继承和发展状况,针对莆仙戏的现状,如何发展创新,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其他文献
自古以来,天然毛皮一直是人们热衷的服装面料之一。但随着全球化环境伦理观念的发展,以及环境保护意识日益深入人心,人们不断认识到天然毛皮制衣带来的种种危害。同时人们也
本论文以数码艺术的发展和嬗变为背景,分析指出了数码艺术是崭新的学科,是时代的产物;民族艺术是优秀的历史文化的延续和继承,是传统的学科;然而这种新与旧、时代与传统的交融结合
期刊
舞蹈是在一定的空间与时间中展示的视觉艺术,以有韵律的人体动作(律动)为主要表现手段,运用舞蹈语言、节奏、表情和构图等多种基本要素,塑造出具有直观性和动态性的舞蹈形象,表达
敦煌壁画艺术作为一个整体,不仅可以成为我们探讨华夏艺术美学精神的个案,更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那就是敦煌艺术的不可替代性、价值多重性、综合圆融性。敦煌壁画艺术风格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