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目前仍缺乏有效干预措施,而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通过放大toll样受体4(toll like receptor 4,TLR4)信号通路增加炎性因子释放是炎症性疾病的关键环节。 因此本研究目的如下: (1)应用棕榈酸(palmitic acid,PA)联合内质网应激诱导剂毒胡萝卜素(thapsigargin,TG)刺激肝细胞,建立炎症反应模型。 (2)探讨内质网应激(ERS)放大toll样受体4(TLR4)信号通路的分子机制。 (3)研究竹节参皂苷Ⅳa对肝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 方法: (1)利用TG联合PA建立内质网应激放大TLR4信号介导的炎症模型。不同浓度的TG,PA单独及联合处理细胞LO2细胞24小时后,RT-PCR检测XBP-1的活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TLR4蛋白的表达情况;ELISA检测炎性因子IL-6的含量;根据这些结果,最终确定TG联合PA建立内质网应激放大TLR4信号介导的炎症模型的最佳浓度。 (2)应用TG联合PA诱导炎症模型,分别采用抑制剂、siRNA、竹节参皂苷Ⅳa干预,用RT-PCR检测XBP-1的活化情况;用Western blot检测IRE1α、p-IRE1α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TLR4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的NF-κB核移位;ELISA检测炎性因子IL-6的含量;利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预测节参皂苷Ⅳa可能的作用靶点。 结果: (1)与对照相比,模型组的p-IRE1α蛋白、TLR4蛋白、炎性因子IL-6的分泌量显著升高(p<0.05),NF-κB蛋白进入细胞核;TG浓度为1 nM,PA浓度为25μM,处理LO2细胞24小时可以成功建立出内质网应激放大TLR4信号介导的炎症模型。 (2)竹节参皂苷Ⅳa干预组与模型组相比,加入竹节参皂苷Ⅳa后,p-IRE1α蛋白、TLR4蛋白、炎性因子IL-6的分泌量显著降低(p<0.05),阻止NF-κB蛋白进入细胞核。 (3)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结果表明竹节参皂苷Ⅳa可以与IRE1α蛋白结合。 (4)与模型组比较,转染IRE1αsiRNA,或加入IRE1α抑制剂4μ8C后,p-IRE1α蛋白、TLR4蛋白、炎性因子IL-6的分泌量显著降低(p<0.05),阻止NF-κB蛋白进入细胞核。 (5)与模型组比较,抑制剂组中的IRE1α下游信分子TRAF2,以及炎症因子IL-1,IL-6,TNFα转录水平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但IRE1α下游信分子IKK变化不明显。 结论: (1)ERS信号分子可以通过放大TLR4信号通路增加炎性因子的释放。 (2)竹节参皂苷Ⅳa可减少ERS信号分子介导的TLR4炎症信号放大效应,从而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