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身份与责任身份的分类之倡导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287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身份”、“权力”等概念出现了明显的差异,倚仗特定身份实施违法犯罪活动的现象也越来越猖獗。我国刑法分则及相关司法解释虽然也明确了不少的身份犯罪,并对这些犯罪的构成要件、性质及其特征做了比较细致的理论研究,但是与身份犯罪相关的问题却没有在刑法中作出总则性、一般性的规定,甚至理论上也缺乏统一的见解。对于个别身份犯的共犯问题虽然也能在刑法分则以及大量的司法解释中找到依据,但对司法实践中各式各样并层出不穷的难题来说,这些规定多少会显得有些捉襟见肘。更何况相关法律条文本身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前后矛盾、不尽合理之处,这也可能导致司法实践中针对同种行为的完全不同的处理结果。司法解释将身份犯与共犯理论相结合这本身不存在问题,但是将身份犯理论局限在共犯层面无疑以偏概全,单独犯罪中“余权受贿”、盲聋哑人等特殊身份的人犯罪时的身份认定也是身份犯理论的重要一环,不研究单独犯罪中身份犯理论,无疑会造成理论的缺憾,实践的混乱,无疑会对我们所追求的公平正义与社会主义法治目标产生巨大的冲击。  奥地利刑法典明确把身份犯区分为违法身份与责任身份,并对身份犯相关问题进行了一般性论述,同时日本法学界对违法身份与责任身份的讨论,都为我国相关理论的完善提供了借鉴作用。  全文共分为六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了我国通说真正身份犯与不真正身份犯存在的问题。如何划分身份犯是研究其他问题的基础。本章结合司法解释,对通说的困境进行解析,指出这一通说的不合理之处,为违法身份与责任身份的引入提供支持。  第二部分介绍了违法身份与责任身份在国际上的尝试。通过对奥地利、日本等国家针对违法身份与责任身份的讨论,简单分析了学术观点,在此基础上,介绍我国刑法总则与分则中对该种分类的描述。  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了违法身份与责任身份的法理基础及价值所在。为笔者所支持的分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是讨论违法身份与责任身份的引进对我国共同犯罪与单独犯罪的影响。这两部分是本文的重点部分,详细的介绍了该种分类在不同犯罪中的作用。第四部分与共同犯罪理论结合,主要讲述了违法身份和责任身份分别对共同犯罪各参与人的影响。第五部分则是单独犯罪情况的特殊情形,主要以“余权受贿”、“盲聋哑人”为例。  第六部分是对文章的总结。再次重申身份犯理论的重要性。
其他文献
本论文在借鉴前人研究资料的基础上,首先对《玄怪录》《续玄怪录》及其作者进行了简单扼要的论述,并对当下学界有关民间信仰的概念做了梳理。在此基础上,将民间信仰对象概括为精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世界贸易在向着保护环境的方向发展。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经济和对外贸易也朝着绿色贸易的方向发展。在对外贸易中,我国面临着跨越国外不合理的绿
小产权房首次曝光始于北京通州区的宋村镇的“画家村”案,媒体的跟风报道使得全国各地暗藏的小产权买卖事件逐步浮出水面。事实上,小产权房就已经出现了,但因为当时其与正规开发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