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中的磷素排放量,本文选取土壤改良剂做为面源污染源头防控材料,通过室内模拟试验、大棚盆栽试验、田间试验等综合方法,研究土壤改良剂对农田土壤径流液中磷素流失的控制影效果,同时探讨了对作物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为滇池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体系的全面构建提供了技术和理论参考。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在不同土壤类型、降雨时间和降雨强度条件下,室内模拟试验揭示:①经过改良剂处理后,土壤渗滤液中磷素含量变化趋势由对照的“S”型变为“L”型,可见土壤的P素流失得到了明显的控制。②从不同的土壤类型看,FES对坡耕地土壤的改良效果显著,而PAM对设施农业土壤的改良效果显著。③从不同的降雨时间看,FES在较短时间内具有良好的控磷流失效果,而PAM在较长时间内具有较好的效果。④从不同的降雨强度看,PAM对强度降雨(2 h)引起的土壤磷素流失控制效果显著,而FES对连续降雨(6 h)引起的P素流失控制效果显著。(2)在不同改良剂类型和剂量下,结球甘蓝盆栽试验和玉米大田试验表明:①在结球甘蓝的整个生长周期中,土壤总磷与有效磷呈显著线性相关,水溶液中总磷与可溶性总磷和可溶性正磷酸盐也呈明显的正向线性相关。②在作物生长时期中,0.2%水平的ALS控磷流失效果最明显,其次为0.3%水平的FES和0.2%水平的PAM,可明显控制土壤磷素随径流雨水的流失,使农田磷素养分汇入水体的排放量减少30%-40%。③结球甘蓝的根茎形态指标都得到了显著提高,但根部含磷量却未发生明显变化,同时PAM、FES和ALS也不同程度地促进大田玉米生长,有利于增产。(3)在施用土壤改良剂后,对小白菜进行了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动态观察与分析,结果显示,①FES可提高小白菜单位长度的鲜重达39%,有利于主食叶片类蔬菜的生长;PAM在中期则可以同时提高小白菜的鲜重(35%)及干物质积累(47%),说明PAM既有利于蔬菜类的增产,也有利于籽粒类农作物的增产。②改良剂对小白菜的主要影响器官不同,PAM对根系影响较大,在中期提高根系活力59%;而FES对茎、叶影响较大。③PAM和FES两种改良剂在食用期可分别可提高小白菜叶片可溶性糖18%和22%,而这两种改良剂对植株全磷量则无显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