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农业废弃物的人工湿地稳释型固体碳源的制备及释碳性能研究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usnk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碳源不足造成的人工湿地脱氮效率不高的问题,本文选取农业废弃物(芦苇秸秆和木屑),经预处理后作为人工湿地的缓释碳源,通过实验研究农业废弃物的碳释放规律,筛选出最优碳源及其预处理方式。为了实现碳源的稳定释放,将优选出的碳源经预处理后与易于生物降解的不同分子量的聚已内酯(PCL)进行物理共混,作为反硝化固体碳源,在摇瓶实验中研究其释碳效率,为强化人工湿地脱氮外加碳源的选择提供理论支持。本研究的主要结果为:1.碳源预处理(简处理、超声处理、碱洗处理及酸洗处理)实验表明,芦苇秸秆经碱处理后,内部纤维素含量大幅度增多,实验前期碳源的释放量最大为33.62mg/g,后期也能保持在2.2 mg/g左右,22 d内总释碳量为185.74 mg/g,平均释碳速率为8.44 mg/(g·d),且TN、TP的释放量维持在较低水平,可以作为外加碳源进一步研究。2.不同分子量PCL与碱-芦苇秸秆共混实验表明,添加比例不同和PCL分子量不同,导致有机质的释放规律也存在差异。结果表明,制备的12种新型固体碳源平均直径大约3.7 mm,高约4 mm,粒重0.023 g左右,硬度适宜。相同分子量PCL下,随着碱-秸秆共混比例的增大,新型固体碳源释碳呈增长的趋势;相同添加比例下,随着共混PCL分子量的减小,新型固体碳源的稳定释碳量也越大,尤其在PCL分子量为5000,添加比例最少时达到最大值,为3.1 mg/g。3.固体碳源组分释放规律实验结果表明,D3(分子量5000的PCL/碱-秸秆共混物)新型固体碳源有较强的有机质释放性能,其22 d内总释碳量为271.14 mg/g,最终稳定释碳量为3.1 mg/g。且D3的比表面积最大,达到24.968 cm~2/g,溶出率为30.11%。TN和TP的释放量小,对水质的影响小,可以作为人工湿地外加碳源选用。4.综合来看,制备的D3(分子量5000的PCL/碱-秸秆共混物)新型固体碳源更符合人工湿地脱氮除磷中外加碳源的要求,可筛选作为人工湿地外加碳源。
其他文献
采用数值求解三维RANS方程和k-ω湍流模型,研究了槽缝射流对涡轮静叶端壁冷却性能的影响;通过对4种湍流模型数值结果与实验数据的比较,验证了标准k-ω湍流模型可以有效模拟静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尤其是易损斑块在脑卒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何识别易损斑块非常重要。超声因为其无创、便捷等优点,能够识别斑块形态、组成成分,有无溃疡、斑块内新生血
以建成并稳定运行的实际工程为依托,对A2/O、氧化沟、CAST和UNITANK这4种常用污水处理工艺的设计、建设和运行进行分析。从设计形式、水质保障、生化池和沉淀池设备选型、工
向水性建筑涂料中加入消泡剂是降低整个生产环节中所产生泡沫的主要方法,实验对比研究了不同类型消泡剂在不同乳液下的消抑泡性能、涂层缩孔之间的关系为选择合适消泡剂提供
本文在对产品附加值的概念、性质、分类的研究基础上,探讨了创造产品附加值的各种可能途径,并指出了企业决策提高产品附加值途径的依据.
针对当前软件无线电技术发展的中频数字化,提出了一种基于FPGA的中频数字接收机设计方案。利用MATLAB仿真验证该方案实际可行,并用AD6645和低成本的EP2C5T144C8为核心芯片构
在传统的多齿轮泵工艺路线上,首先分析了现今常用的六通阀工艺路线,针对特殊情况下的工艺特点,逐个讨论切粒机系统每个部分的控制方案.然后根据实际,合理安排现场和控制室的
[目的]探讨饮水钙、镁摄入量对切除卵巢大鼠骨质量的影响。[方法]按2×2析因设计,以高镁低钙饮水(钙5mg/L、镁60mg/L,A1B2)、高镁正常钙饮水(钙65mg/L、镁60mg/LA2B1)、正常镁低钙
<正>目的:探讨长春西汀注射液联合丁苯酞软胶囊对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112例无溶栓指征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
结合三峡库区弃渣灾害的防治和回填增地,以巫山新城加筋土挡墙等实际工程为典型进行剖析,对加筋土挡墙,特别是超高加筋土挡墙变形破坏机制和过程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从加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