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树形和针刺性状的QTL分析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zoeviv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枣(Ziziphus jujuba Mill.)为鼠李科(Rhamnaceae)枣属(Ziziphus Mill.)植物,原产我国,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树种之一。全面了解枣树性状遗传机理并对其进行有效选择是枣树遗传育种研究的主要目标。本研究以150株冬枣×临猗梨枣F1代为作图群体,采用RAPD和AFLP标记构建了一张高密度枣遗传连锁图谱,并在此基础上,定位了枣树形相关性状、针刺长度相关性状的QTL,为进一步开展枣性状QTL的精细定位、基因克隆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奠定了基础。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 1.利用22条RAPD引物及8对AFLP引物对冬枣×临沂梨枣F1代群体进行扩增,获得41个RAPD标记和51个AFLP标记。平均每条RAPD引物扩增出1.9条多态性带,每对AFLP引物扩增出6.4条多态性带,AFLP的多态性检出率是RAPD的3.5倍左右。 2.利用申连英对此群体研究得出的419个AFLP标记和本研究得到的92个标记整合,共同进行连锁分析,构建了一张由388个AFLP标记和35个RAPD标记组成的,包含15个连锁群的高密度枣遗传连锁图谱,覆盖基因组总长度1309.4cM,标记间平均距离3.1cM,仅有14个大于10cM的标记间隔。 3.借助MapQTL4.0软件,采用区间作图法对枣树形相关性状进行QTL定位。4个枣树形相关性状共检测到QTL34个,分别为控制中心干基径QTL6个、控制二次枝着生角QTL14个、控制二次枝弯度QTL7个和控制二次枝曲度QTL7个。部分二次枝曲度的QTLs与中心干基径的QTLs、二次枝着生角的QTLs和二次枝弯度的QTLs紧密连锁,与性状间表型值相关程度相一致。34个控制枣树形相关性状QTL位点单独存在时可解释的表型变异在8.6%~54.2%之间。 4.采用区间作图法对枣针刺长度相关性状包括中心干上长针刺长度、中心干上短针刺长度、二次枝上长针刺长度和二次枝上短针刺长度的基因进行了定位,分别获得了10个、5个、9个和2个位于不同连锁群上,LOD值和贡献率大小各不相同的QTLs。单个QTL可解释8.2%~44.2%的表型变异。不同性状的QTLs位于同一位点或相邻区域表明同一基因位点可能控制枣针刺长度性状的不同方面。
其他文献
茄子(SolanummelongenaL.2n=24)是世界上重要的蔬菜作物,我国是全球茄子栽培面积最大、产量最多的国家,且近年来栽培面积逐年增长,在蔬菜生产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为了提高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