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确定性因素影响下旧城区控规的弹性调控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eatsn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旧城”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将面对历史保护越来越严格、发展越来越强烈、法制越来越高的要求。受市场要素和市场环境瞬息万变的影响,政府寻租和腐败行为的加剧,作为延续历史发展、承载城市演变格局、各种城市功能和资源汇聚的中心等多重身份,“旧城”较城市其它区域表现出更强的非确定性。要想应对非确定性,同时保持旧城区的特色,引导旧城区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建设就必须从直接指导城市建设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规”)开始入手。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控规局部调整频繁上演而导致控规失效的现象,指出了其中的关键原因在于规划过程中没有较好的预判、排除和解决非确定性。再结合我国旧城区改造的历史、实践以及国内外相关的管理经验,对旧城区控规过程中的非确定性因素的类型、特征、层次以及状态展开了讨论。同时,通过反思当前当前我国旧城区控规对应对非确定性的不足,尝试构建非确定性因素影响下旧城区控规的弹性调控体系,来进一步完善我国旧城区控规管理体系。本文从非确定性的角度出发,对旧城区控规编制、实施和管理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1)旧城区控规过程中存在非确定性因素,掌握它的类型、特征、层次和状态,能有助于控规编制、实施和管理活动的开展。(2)提出要发展的眼光、以公共利益为主的社会统一价值观来看待旧城区改造活动,建构了弹性调控合理性评估指标体系。(3)鼓励在规划与国土部门结合的前提下,增设城市更新科来统一实现弹性调控。(4)提出通过构建编制阶段内化预判机制、实施阶段启动应急机制、全过程的保障机制,以此来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平衡,缓解非确定性对控规实施和管理的干扰。(5)针对弹性调控的机制提出了相应的弹性调控策略,尝试在钟祥市旧城区控规编制阶段运用部分弹性调控手段。在我国旧城更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完全适应我国的发展节奏是不可能的,本文以“存量”视角探讨控规编制、实施和管理,实属抛砖引玉,对旧城区控规进行了探索性研究,以期能引起政府和学术界的重视。
其他文献
天主教堂作为西方重要的建筑形式之一,同样也是近代武汉城市建设过程中重要的建筑组成部分,而在武汉现存完好的六座教堂中,柏泉天主教堂是其中从建成到现在受到损坏最少的的一座
学位
近几年来,国内城市化速度逐步增快,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而城市景观特色却日渐消失。人们的审美意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不断发展,城市景观特色的逐渐消失于人们日益高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我国居民住宅观念和住房需求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住宅发展已从“量”的需求提升到“质”的享受,人们利用采暖、制冷设备改善冬夏
本文以改革开放后中国各地兴起的打造城市地标建筑热潮为背景,针对出现的问题,利用传播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进行分析。论文不拘于传统建筑理论的解释及评价约束,将地标建筑的设计
随着科技的发展,机动化进程加快,汽车已成为城市居民出行的主要代步工具。而现代城市的布局受现代交通交通量大与行驶快速的影响,导致道路趋向大尺度、建筑趋向大体量、道路环境
西安是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久远的文明传承。   中国古代建筑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建筑体系之一,其风格多异、独树一帜。从民国时期开始以至新中国成立
砌块建筑在传统建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历史上散发这无限魅力,这与砌块在传统建筑中的工艺与技术密不可分。但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砌块工艺和技术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砌块建
土地为不可再生资源,由于土地资源的匮乏骤减,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要珍惜土地,当前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思潮已成为热门话题,高校校园用地的集约化利用探讨乃其中之一。  
历史古镇的历史景观是历代居民在漫长时期内与自然互动后形成的共同作品,既是民族文化的基因,也是世界人民共有的宝贵财富,其保全工作是人类社会进步、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