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迟子建始终关注着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和普通人的精神状态,以书写人性和温情叙事而闻名。她时常关注着社会的变化,发现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在现代化的过程中逐渐丧失了对真、善、美的追求。迟子建从作家的社会责任出发,通过对《额尔古纳河右岸》中鄂温克族真、善、美的展现,呼吁人民理智对待现代化,重拾真、善、美。本论文运用封孝伦生命美学中有关“三重生命”的观点,分析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民族书写。通过对鄂温克族生物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分析,来展示鄂温克族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坚持信仰、自力更生、坚强不息、乐于奉献,充满大爱的社会状态以及鄂温克族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健康的精神品格,从而展现这个民族的真、善、美。她希望通过对鄂温克族健康自然的生存状态的展示,引起人们对这个在现代化进程中渐渐消失的民族的关注,从而引起少数民族“边缘”化的思考以及对现代化弊端进行反思。呼吁人们能够重拾真、善、美,创造出一个生命、精神、社会状态和谐的世界。论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述迟子建进行民族书写的原因。迟子建在受地域文化、童年经验和“汉写民”热的影响下,特别是现代化危机的触发之下,开始进行《额尔古纳河右岸》的创作。第二部分到第四部分主要运用封孝伦的“三重生命”美学来分析鄂温克族的生物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状态,展示出一个淳朴、自然、和谐、充满着生命力的民族,也正是这种生物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都健康自然、具有独特的精神品格且和谐的社会状态,引起了迟子建对鄂温克族的关注和书写。第二部分主要从分析鄂温克族的生物生命入手,讲述了游牧的鄂温克族的生产方式、衣食住行和生殖繁衍的内容。鄂温克族运用自己的智慧,在大自然中寻找到自己的生存方式,使生物生命得到延续。第三部分主要写鄂温克族的精神生命,在恶劣的大自然中生存,鄂温克族有着丰富的精神生命,他们通过对神灵和萨满教的信仰,来寻求心灵的庇护。正是因为他们的宗教信仰使他们的精神世界充满力量,在面对大自然的各种强力时,他们用精神力量来救赎自己。第四部分通过分析鄂温克族的社会生命展现出一个充满着大爱的民族,以及这个民族和谐的社会状态。迟子建对这种奉献和大爱精神表现出极大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