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otiorum)对多菌灵的抗药性研究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mmh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用多菌灵(Carbendazim,MBC)5.0 mg·L-1作为区分剂量,连续三年监测了取自江苏部分地区(2001年33县4881个菌株,2002年18个县2232个菌株,2003年21县3085个菌株)的油菜菌核病菌。抗性监测结果表明,江苏省大部分县(市)的油菜菌核病菌对多菌灵抗药性比例呈上升趋势。并分析了抗药性上升的原因。 油菜菌核病菌田间菌株对多菌灵敏感性表型与其它真菌不同,按FAO1982方法(比较抗、感菌株EC50)检测油菜菌核病对MBC的敏感性,则抗性菌株均表现极高抗(抗性倍数均远大于100)。但提高多菌灵浓度至500 mg·L-1时有小部分抗性菌株生长受抑制,而其余大部分抗性菌株则依然生长良好。基于此,我们把油菜菌核病菌对多菌灵的敏感性表型划分为敏感:敏感(MBCS)在1.0 mg·L-1浓度下菌丝生长完全受抑制;高抗(MBCHR)在1.0 mg·L-1浓度下能正常生长,但不能在500 mg·L-1浓度下生长;极高抗(MBCVHR)在500mg·L-1下正常生长。而对乙霉威(Diethofencarb,NPC)则只检测到敏感(NPCS)和极高抗(NPCVHR)表型,其区分剂量为0.5 mg·L-1。MBCS和MBCHR菌株中除JD2-3菌株为NPCS外,其余菌株均为NPCVHR;MBCVHR菌株对NPC表型则均为NPCS。MBC和NPC之间存在典型的负相关交互抗性。本研究检测到首例对MBC和NPC呈双敏表型的油菜菌核病菌田间菌株(JD2-3)。 用真菌β-微管蛋白基因简并性引物B1和B3,从菌核病菌基因组DNA中扩增了850bp的片段。克隆测序结果表明,表型为MBCVHRNPCS菌株的β-微管蛋白基因,第198位氨基酸由Glu(GAG)突变为Ala(GCG);表型为MBCHRNPCVHR菌株β-微管蛋白基因的突变位点在第200位由Phe(TTC)突变为Tyr(TAC);而表型为MBCSNPCVHR菌株在所扩增的β-微管蛋白基因片段中未发生突变。初步表明,β-微管蛋白基因198和200位氨基酸的突变是引起油菜菌核病菌对多菌灵抗药性呈多样性的分子机理。
其他文献
目的:讨论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核磁共振影像诊断价值.方法:抽取本院2016年5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划为对照组40
目的:研究分析个案管理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我院老年糖尿病患者90例,将其随机平均分为2组,设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试验组运用个案管理模式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原因,寻求防治措施.方法:选取80例产后出血患者,分析产后出血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宫缩乏力是造成出血的主要因素,其余依次为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以及凝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