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功率数字功率放大器的控制方法研究及装备研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fj4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功率放大器被广泛应用于工业测试、测量以及海底导航、成像与测距等领域。数字功率放大器凭借其高效率、高功率密度的优势逐渐取代了模拟功率放大器在大功率场合的应用。本论文所研究的数字功放主要是为实验室水声换能平台的核心装置—超磁致伸缩换能器供电,现阶段实验室换能器朝着大功率方向发展,本文数字功放采用级联全桥NPC(Neutral Point Clamped,NPC)结构实现增容增压。此外,换能器的阻抗特性受输入电流及水深等因素影响,对输入电流控制的动态性能以及鲁棒性能要求较高,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鲁棒多层模型预测控制(RM-MPC)。RM-MPC克服了传统模型预测控制(MPC)应用于级联系统存在的计算量大、对模型依赖度高的问题。主要的研究内容有:数字功率放大器的拓扑结构及工作原理分析、鲁棒多层模型预测控制的研究、实验装置研制及实验验证。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1)研究分析了级联全桥NPC功率放大器拓扑。每个子模块由前级ZVS移相全桥变换器以及后级全桥NPC逆变器组成。DC/DC变换器可实现电气隔离和连续变压,全桥NPC五电平逆变器输出波形保真度高。多模块级联拓扑可以极大限度提高功率放大器输出电压等级和功率等级。分析了数字功率放大器子模块及级联系统的拓扑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建立了NPC逆变器的线性模型并设计了传统PI控制器。
  (2)针对超磁致伸缩换能器负载对输入电流高保真度要求,提出了鲁棒多层模型预测控制(RM-MPC)。建立级联全桥NPC逆变器的离散模型;为了提高控制系统鲁棒性,降低对系统模型的依赖度设计了基于卡尔曼滤波的扰动观测器;传统MPC应用于级联系统会存在计算量大的问题,本文采用分层控制结构,避免重复预测、估计大大减少了计算量。详细介绍了鲁棒多层预测控制的上层控制、中层控制和下层控制的控制目标及其工作原理;定量分析了RM-MPC与有限控制集MPC相比在计算量上的优势;理论上验证了多层MPC的稳定性。
  (3)完成了一台1kV/10kW数字功率放大器样机工程设计。详细阐述了放大器主电路硬件参数的选取;构建了以FPGA+DSP+CPLD为核心的控制系统,并完成了相关外围电路的设计;搭建了由CAN、RS485、光纤以及MCGS显示屏组成的通信系统。最后完成了五模块串联的试验样机的搭建工作,并在三模块串联平台上完成对鲁棒多层模型预测控制的验证工作,证明了多层MPC跟传统PI控制相比,在稳定性、动态性、鲁棒性等方面的优势。
其他文献
【摘要】由于自身角色的改变,孕妇会产生各种心理变化,如惊讶、恐惧、担忧、抑郁等,不仅会影响她们的心理状态,还会对妊娠结局产生不利影响,降低产后生活质量,影响其产后的康复。同时分娩对孕产妇会造成剧烈的生理刺激,不仅会造成一定心理应激反应,还会影响神经内分泌,进一步影响妊娠结局和产后情绪。产科心理护理是根据产科的特殊性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护理模式。针对孕妇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降低和缓解
期刊
与传统重合闸相比,自适应重合闸能识别故障性质和检测熄弧时刻,可以避免自动重合闸短时间内盲目重合于永久性或未熄弧瞬时性故障造成的二次冲击。本文在现有重合闸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针对单相自适应重合闸方法和三相自适应重合闸方法展开研究。
  分析了故障电弧动态特性以及输电线路采用单相重合闸和三相重合闸时的端电压特性,利用ATP/EMTP软件建立了考虑单相重合闸和三相重合闸过程的输电线路故障仿真模型。
  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包能量的单相自适应重合闸方法。首先,分析了输电线路在瞬时性和永久性故障性质下的频
交直流混合微网兼具交/直流供用电系统的优势,其运行方式灵活,兼容可拓展性更高,能够满足多种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储能单元以及负荷的接入,同时可减少单一供用电形式下多级电能变换环节带来的能量损耗。而电能路由器(Electric Energy Router,EER)技术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传统混合微网的组网形态,也为多能互补系统的智能调度和清洁能源的自主消纳提供
当前普遍应用于高压输电线路中的重合闸采取断路器断开固定时间间隔后自动重合,在合闸前不会事先判别故障性质,若重合于永久性故障或是瞬时性故障彻底灭弧前,将不可避免地对电力系统和电气设备造成一定程度的二次冲击,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构成威胁。自适应重合闸技术能够判定故障性质与识别瞬时性故障情况下二次电弧彻底熄灭时间,可避免盲目重合,缩减非全相运行时长。本文对输电线路故障断路器跳开后故障相端电压的动态特性作
随着工业与新能源交通工具的发展,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Internal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IPMSM)是工业和交通工具中使用最多的电机之一,要求其具有结构简单、高功率密度、宽调速范围等特点。高功率密度IPMSM的电磁负荷较高,容易引起磁路发生饱和效应,使电机参数发生非线性变化,与此同时交直轴之间不完全解耦,存在交叉耦合现象产生交叉耦合电感。传统模型和传统控制方法都是建立在恒定不变参数且交直轴完全解耦的基础上的,所以传统方法已经不能再适用于高功率密度IPM
【摘要】目的:有效探究关于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的补液速度。方法:随机选择医院的22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并且将他们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针对于实验组要将他们的补液速度依据休克指数的有关公式进行相应的确定,同时对照组按照患者的休克状况设定相应的补液速度,最后再将两组患者的补液效果以及护理质量进行相对比。结果:我们能够从实验结果上看到实验组的患者复苏状况明确要好于对照组(P<0.05),此外实验组的补
期刊
高速永磁电机具有体积小、功率密度高、电磁效率高、可靠性强、结构紧凑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高速磨床、空气循环高速离心压缩机以及作为飞机或者舰船中的供电设备等领域。由于优秀的容错能力,Z源逆变器应用于各种电机驱动系统中的研究正在被广泛展开,而基于Z源逆变器的高速永磁电机驱动方案也成为改善高速永磁电机运行性能的一个研究热点。目前,在Z源逆变器驱动电机的控制策略中,直流链电压与输出电压的控制是独立设计的,整个
湖南电网清洁能源比重大、外购电逐年增加且峰谷差日益增大,电网调峰压力不断加重。近几年火电机组启停、深调次数大幅增加,尤其是祁韶直流入湘后作为基荷运行,增加了湖南电网的调峰困难,火电机组的辅助服务负担加重。但外来电和大部分清洁能源未承担相应的辅助服务费用,也缺乏对辅助服务费用进行合理分摊和补偿的机制。因此根据“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研究设计适应当前湖南中长期能量市场需要和华中辅助服务市场相衔接的湖
随着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容量持续增长,大规模集中并网时将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较大影响,同时也使电力系统调峰调频的压力急剧增加。传统的调峰调频资源较少且调节性能欠佳,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调峰调频需求。为了有效地解决调峰调频资源不足的问题,亟需新的调峰调频手段出现。储能具有响应速度快、双向出力、瞬时吞吐量大等优点,与传统机组结合,可作为解决调峰调频问题的重要辅助手段。加入储能装置后,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及脂蛋白 Lp-(a)检测结果的应用。方法:收集本院2019年12月至2020年9月急诊科和神内科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收集同期体检人员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Hcy、 hs-CRP 及Lp-(a)项目。结果: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中的Hcy 、hs-CRP及 Lp-(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