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级中学爱国主义教育感染力就是初级中学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持续优化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情绪情感受到感染,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融合力量。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关键是要提高质量和水平,把握好时、度、效,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充分发挥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为加强和改进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爱国主义教育,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增强教育吸引力和感染力,这是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初级中学爱国主义教育的根本遵循。这里介绍本文的主要内容,本文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研究初级中学爱国主义教育感染力提升策略,是爱国主义教育履行历史使命、应对社会发展和时代变革带来的严峻考验、提升教育实效性的客观要求。该研究在理论方面,有利于探索初中生国家认同的基本特点和规律、有利于爱国主义教育理论的发展创新、有利于突出思想品德教育学科特色和品质;在实践方面,有利于教育者和管理者把握初级中学爱国主义教育现状、有利于教育者拓展教育方式方法、有利于加强初级中学爱国主义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笔者认为,现阶段关于爱国主义教育感染力的相关研究较少,理论和实践方面尚有较多空白。第二部分,基础理论。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初级中学爱国主义教育感染力,其表现形式为“真”的感触力、“善”的感召力和“美”的感受力等三个方面;其基本特征为方法渗透性、情感交互性和情境悦纳性;其基本功能包括有助于融洽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对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认知、为评估爱国主义教育效果提供思路和依据等;其构成要素包括教育目标感染力、教育主体感染力、教育内容感染力、教育方法感染力和教育环境感染力五个部分;其运行过程主要包括感染力的激发、传递、整合、升华四个主要环节。第三部分,调查研究。笔者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湖北省A市某初级中学爱国主义教育感染力现状进行了调查。实地考察该校爱国主义教育课堂授课、实践活动开展情况,调查了解学生对爱国主义教育知识掌握情况、师生对于爱国主义教学内容、方式方法和教育环境营造等方面的意见建议。调查发现,初中学生和教师肯定课堂教学作为爱国主义教育主渠道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期待课堂氛围更加和谐、授课方式更加丰富多样;认同思想品德、语文、历史等课程作为爱国主义教育主阵地具有一定的亲和力,但期待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实际和时代发展;认可学校、家庭、社会等教育环境具有一定的感染力,但期待教育环境能够对学生爱国主义行为养成起到更好的熏陶作用。研究认为,实用主义、形式主义、教育者人格魅力欠缺、社会环境因素是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制约着爱国主义教育感染力发挥的重要因素。第四部分,实践指导。根据基础理论和调查研究结果,进一步探讨初级中学爱国主义教育感染力的提升路径,认为应当坚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协同用力等要求。具体来说:一是通过做好个人目标与社会目标、校内目标和校外目标的有机融合提升教育目标感染力;二是通过提升教育工作者的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和职业素养提升教育主体感染力;三是通过坚持“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要求、区分教育对象和与时俱进,增强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层次性和时效性,从而提升教育内容感染力;四是通过提升教育方法的趣味性质、营造教育方法的科技感、增强教育方法的体验度提升教育方法感染力;通过营造和谐的课堂环境、健康的校园环境和风清气正的社会与家庭环境提升教育环境感染力;五是通过整合融合,促进各要素协同用力,提升爱国主义教育感染力,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落深落实。第五部分,研究反思。本研究受笔者自身能力及其它因素限制,还存在一定差距:爱国主义教育感染力理论研究尚不够深入、问卷调查范围还不够全面、结论适用性还有待进一步验证,这些问题均需在后续学习研究中加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