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栻是南宋时期著名理学家、经学家、教育家,与朱熹、吕祖谦齐名,史称“东南三贤”。宋代的经学家将理学思想贯彻到对经典的诠释之中,开创了一种不同于以往经学的新经学——宋学。这种经典诠释,一改前代以训诂注疏为主的经典诠释特点,而是以阐述义理为主。作为南宋湖湘学派的代表人物,张栻反对章句注疏之学,注重以义理解经,同时主张一定程度地吸取汉学,为阐发义理服务。在治经方面,张拭提出解经以兴发义理,通过解经以发扬理学并对佛学展开批判。张拭注重对《易》及“四书”义理的阐释,在易学上张栻的易学继承张浚和胡宏之学,以《南轩易说》及《太极解义》闻名于世,其易学思想是其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提出“《易》之书所以载道”的思想,认为易之书是载道的工具;还认为“恐非为卜筮专为此书”。张栻解易时虽然注重义理,但也兼论及象数,提出“圣人立象以尽意”的思想。在四书学方面张拭著《癸巳论语说》,解读《论语》以求“仁”;著《癸巳孟子说》,倡明义利之辩;同朱熹论《中庸》,就“已发与未发”,“涵养和察识”等问题行了讨论;阐释《大学》“格物致知”,发挥其格物致知说及居敬说。这些都体现了张栻阐释“四书”的独特之处。张拭作为宋代著名的经学家、理学家,站在弘扬道学的立场,通过对“《易》、四书”的注解,对宋代理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在宋代经学史和理学史上均占有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