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湿循环对花岗岩崩岗大孔隙特征的影响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wkwang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崩岗是主要发生于我国南方地带花岗岩红壤区的一种特殊的水土侵蚀现象,它是在水力和重力共同作用下所产生的,是造成地方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本试验以湖北省通城县五里镇活动性崩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室内分析及模拟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活动崩岗土体基本岩土特性、水分干湿循环对崩岗不同土体内大孔隙数量和土壤饱和导水率影响。主要结论如下:花岗岩崩岗剖面各层土体之间基本岩土特性相差很大。花岗岩崩岗剖面从地表垂直向下划分为表土层、红土层、砂土层和碎屑层。崩岗各土层的容重变化规律为碎屑层>表土层>红土层>砂土层;各层次土壤颗粒组成比例为由上至下砂粒含量越多,碎屑层砂粒含量最高为66.21%分别是表土层的1.8倍、红土层的1.73倍及砂土层的1.19倍,粘粒含量为红土层>表土层>砂土层>碎屑层;各土层有机质含量整体都较少,从表土层至碎屑层依次减少,表土层有机质含量最大,仅为19.25g/kg,碎屑层的有机质含量最低为4.48g/kg。pH值为表土层<红土层<砂土层<碎屑层,各土层均呈弱酸性。土壤水分全干湿循环次数显著影响崩岗各土层的稳定出流速率。水分穿透曲线法试验表明,崩岗各土层在经过不同次数干湿循环作用后,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各土层的稳定出流速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都在第五次干湿循环作用后达到最大值;表土层稳定出流速率显著高于其它三个土层为3.5×10-2mm/s,其他三个土层依次为6.75×10-3mm/s、6.5×10-3mm/s、6×10-3mm/s。四个土层出现最小值的情况则有所不同,表土层与碎屑层稳定出流最小值出现在第七次干湿循环后分别为10-2mm/s、2.5×10-3mm/s,红土层与砂土层的稳定出流最小值则出现在第一次干湿循环后均为2.5×10-3mm/s。整体而言,四个土层稳定出流速率的变化与测定计算得到的大孔隙数的变化高度一致。重塑土和原状土分别进行不同频次不同频度的干湿循环作用后得出两种土饱和导水率变化情况有所差别。1、原状土与重塑土在同种频度不同频次干湿循环作用下饱和导水率均有所增大,原状土均在第五次作用后达最大值,重塑土均在第七次后达最大。最小值出现在第一次全干湿循环后且两种土各土层间饱和导水率相差甚小,表土层原状土与重塑土饱和导水率分别为0.21mm/min、0.20mm/min,红土层为0.65mm/min、0.65mm/min,砂土层为0.75mm/min、0.75mm/min,碎屑层为0.11mm/min、0.10mm/min。比较两种土壤变化程度可知,原状土在每次干湿循环作用下饱和导水率的变化程度基本上都大于重塑土。2、同种土壤在不同频度不同频次干湿循环作用下,均是全干湿循环恒大于半干湿循环。比较不同频度饱和导水率变化幅度,在第五次作用前对全干湿循环更明显,在第五次后对半干湿循环更明显。全干湿循环次数会改变大孔隙的形状特征,土壤孔隙形状主要呈近似圆形或椭圆状,但也有不规则形状的孔隙且随着全干湿循环次数增加不规则大孔隙越多;从第三次干湿循环后面积较大的白色部分里面参杂很多黑色土壤物质,到第七次循环最明显。土壤大孔隙周长随循环次数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整体变化不大,最大值为9.52,最小值7.85。孔径小于0.1mm的孔隙在全干湿循环作用后迅速减小,对0.2-0.6mm孔隙增加比较明显,对大于0.6mm孔隙几乎没影响。
其他文献
著名数学学家华罗庚曾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自古以来,数学是通往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学科。  数和形是数学中的两大支柱,其关系密切,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缺一不可。所以我们初中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应加强对数形结合的重视和理解。以下在老师的指导下提出自己对如何掌握初中数形结合的方法进行探讨。  “以数化形”由于“数”和“形”是一种相互渗透的关系,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数量比较抽象
期刊
1978年,新中國进入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改革开放让我们更积极地去创新、去发展,科技如虎跃一般快速发展。邓小平爷爷鼓励大家:“胆子要更大一点,步子要更快一点。”深圳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从一个昔日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一座颇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并成为中国第一经济特区。  2012年11月8日至14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后,新中国发展有了更大的成就。发明的“复兴号”列车比“和谐号”更好更大;500米口
期刊
冬天悄悄离去,被雪花覆盖的白色树林逐渐露出原来模样,我环顾四周,只见那稚嫩的幼芽悄悄地探出头来,仿佛在盼望着什么东西的到来。  于是我悄悄地走过去,蹲下来问它:“你是在等春天的到来吗?”它抬起头来看着我点了点头。我半信半疑地站起来看向四周,却发现树上早已有了几只唱着婉转歌声的黄莺。我继续寻找:我看见阵阵春风吹过大地,大地绿了;吹过柳叶,柳叶青了;吹过小溪,小溪开始欢唱了。我又来到小河边,看见清澈碧
期刊
我有一个小弟弟——航航。他有一张肉乎乎的圆脸蛋,粉嘟嘟的小嘴,还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无论什么时候见到他,他总是傻乎乎地笑着,还会“咿呀咿呀”地招呼你。  可是有一天,一件事却把妈妈吓坏了。  那天,妈妈在洗衣服,而我在家写作业,爸爸也在上班,家里没人哄弟弟。于是,妈妈就把他放在了婴儿床里面。这下她就可以洗衣服了,洗了不到半小时,就听见“咚”的一声,刚开始,妈妈以为书掉了,就没在意,继续洗衣服。突
期刊
森林服务功能及资源评估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经济发展的必要需求。本文根据定位连续观测数据和辽宁省森林二类清查数据,对辽宁省昌图县付家林场樟子松和杨树人工林的主要生
目前,留守儿童已成为我国农村的普遍现象。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给孩子身心发展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则需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网络体系。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及家庭教育现状  第一,隔代监护。隔代监护即由祖辈抚养的监护方式。隔代监护,外出的父母比较放心,但这种监护方式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有着难以克服的问题:一是由于天然的血缘、亲缘关系,监护者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
期刊
核心素养的提出,是我国教育变革时期对人才质量标准的重新定位。本文结合各位学者对核心素养的阐述,了解小学生核心素养和小学体育课的特点,探究小学体育课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与策略,以期为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提供实践参考依据。  一、对核心素养的理解  核心素养近年来在国际教育界得到了广泛关注,“核心素养”是指在当今和未来的社会中,儿童和成人要想过上有责任感和成功的生活所需要的,同时也是社会应对当前和未来
期刊
近年来,随着物价的逐年上涨,农村百姓为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加之城市化发展进程,大批农民进城务工,由于自身条件限制,他们无法将其子女带入城市,由此产生了一个弱势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如今,留守儿童的生存与教育状况,已经成为全社会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那么,在我国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又是怎么样的呢? 本文通过深入甘肃省部分农村小学实地调查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和问题,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具体分析
期刊
杉木林是南方亚热带地区重要的人工林植被,为研究杉木人工林降雨截留特征,以及杉木年轮宽度与气候要素之间的关系,探讨中亚热带地区气候变化对杉木年轮生长的影响,本文选择江
在偏僻的落后地区,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教学的影响,很多学校一味追求学生的升学率,学校把学生学习的课程分为主课和副课;特别是对于小学生,主课只学习语文、数学,副课虽然安排在课程表上,常常被“主课”教师挤占、被置之脑后而不闻不问,尤其是音乐、美术和体育,有的学校就连科任教师也没有配备,留下了“个性特长”教育发展的一片空白,很多小学生根本不知道什么是音乐、美术和体育。  一、落后地区小学生“个性特长”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