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曾经以GDP增长为导向的粗放型发展模式给环境带来巨大破坏,其中水污染现象尤为严重;自政府提出“水十条”以来,治理污水问题被提到了国家战略高度。在城市污水治理行业,政府积极调动民间资本,采用公私合营的方式进行污水治理,能够较好地缓解政府财政压力,提高污水治理行业管理水平,推动行业有序发展。而 PPP模式污水治理项目在流行起来的同时,定价问题一直是政府和民间资本关注的重点。 本文首先对时下流行的净现值特许定价模型做出介绍,利用上海某 PPP污水处理厂的实际数据进行案例分析。然后分别在乐观估计和悲观估计的情况下,综合确定了投资额、污水量、投资收益率等变量,利用净现值特许定价模型求解结果,发现:净现值特许定价模型测算出的结果总是小于实际签订合同价。为探究产生该价格偏差的原因,建立了政府与私人部门之间关于提价的博弈模型。政府获得收益值与在定价谈判中声誉损失值和预计给予的风险补偿值有关,私人部门获得收益值与谈判成本和预期的风险补偿值有关。研究发现,在政府声誉损失值增大,即越急迫的时候,私人部门采取提价策略拖延谈判的概率会增大,当政府声誉损失值超过风险补偿值时,双方都采取提价策略是纳什均衡解。因此,政府处于急迫状态下,声誉损失值的大小是影响政府提价政策,造成价格偏差的重要原因。为研究价格偏差的合理值,本文建立了完全信息下讨价还价博弈模型,求解出政府合理的定价。但是该模型多阶段的讨价还价思路并不符合政府急迫状态下快速定价的要求。于是,本文建立了不完全信息下的动态博弈模型,博弈规定只持续两阶段,私人部门具有私人信息,政府不完全知晓。私人部门出价策略满足的条件为政府接受该出价获得的效用等于政府拒绝该出价并还价所得效用,在政府利用贝叶斯法则修正事前概率后,私人部门采取修正后的报价策略,最后令私人部门不同报价情况下的期望效用相等,求得政府最优的支持力度值,并获得最优的特许定价。 本文通过对特许价格偏差研究,得出两个主要结论,第一、政府在急迫状态下声誉损失值大于预计给出的风险补偿值时,有必要采取提价策略;第二、政府需要采取对私人部门的最优支持力度,以获得最优特许定价。本文的创新点是,在现有特许定价模型的基础上,确定合理的支持力度值,获得最优特许定价,提高了政府谈判效率,为政府决策提供了参考。